石泉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6月9日在石泉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索引号 719776475-GK-2011-55243 发布日期 2011-06-15 09:57
来源
内容概述 石泉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分享:

石泉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李启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务实奋进,全面完成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亿元、增长16.1 %,财政总收入1.4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430万元、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7亿元、增长46.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亿元、增长20.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794元、净增21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26元、净增688元。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节能减排等指标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回顾“十一五”, 全县人民围绕“率先突破发展、富裕人民群众”的主题,坚持“四个集中、四大突破”,稳妥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和汶川地震灾害等一系列严峻考验,探索推进城乡统筹,创造性地实现了率先突破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提前两年或一年实现。石泉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全县生产总值增长近3倍,年均增长16.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4倍,年均增长20.6%;工业总产值增长7.6倍、年均增长49.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倍,年均增长19.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2.2倍、净增81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4倍、净增2360元。蚕桑、畜牧产业强村大户战略深入推进,实现了传统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工业突破改制难关,开始步入招商引资、园区承载、产业集群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生态旅游创出了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公司运作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跃。产业结构由27:37:36调整到17:55:28,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基础条件大为改观。五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1倍,交通、水利、生态、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西汉、十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建成县乡油路278.2公里、通村水泥路953公里,制约石泉发展的交通瓶颈基本破解。建成防洪保安工程34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7.5平方公里,基本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2万亩。实施绿化造林2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2.2%,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建成喜河水电站和5个小水电站,新增水电装机19.6万千瓦。建设和改造输变电站3个、电网256.7公里,农村电网实现全覆盖。信息入村、广电村村通和通讯信号覆盖面逐年提高。
  城镇化加快推进。五年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3.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9倍。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体系初步形成,杨柳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区建设稳步推进。县城“东延西扩”步伐加快,片区开发、老城改造稳步实施,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17条,改造背街小巷39条,建成广场9个、公园2个,开发住宅小区8个,县城规划面积扩大到18.5平方公里,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池河镇跻身入省级重点集镇,后柳镇、熨斗镇纳为全省百镇建设,饶峰、两河等集镇建设全面加快。实施新农村示范村131个、扶贫重点村66个,实施了农民梯次转移和万户农民安居工程。新增城镇人口1.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1.1%。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五年完成民生领域投资20.8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各类学校35所,教育“两基”、“双高普九”、“普实”和创建省级教育强县通过省政府验收。新建和改扩建县乡医疗机构18所、标准化村级卫生室202所,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新增城镇就业5930人次。22097名城乡低收入居民全部纳入低保。14.4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8.6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5万城镇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582人。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52%。2370名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享有养老保险补贴。3312名70岁以上老人享受到生活保健补贴。建成廉租住房2.8万平方米,解决了1260户城镇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困难,扶持5265户农民建房57.9万平方米。解决不安全饮水10万人,实施移民搬迁6490人。人民群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的夙愿正在变为现实。
  改革创新取得突破。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养管、国库集中支付、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农村土地流转、支农资金和教育资金板块整合、农村产权确权赋能试点逐步推进,探索建立了城市融资平台、金融与县域经济互动、留守儿童管护、便民服务、信访矛盾调处、农民进城居住证等制度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进城的政策措施,“三化”联动机制基本形成。在创造性推进发展的过程中,总结了一系列工作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工作品牌,先后荣获市级以上荣誉100余项,中省市30余项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或示范,留守儿童管护长效机制荣获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发展环境得到优化。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全面开展,依法治县深入推进。平安石泉建设全面深化,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政府职能切实转变,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精简,便民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全民创业、全民招商活力增强,引进了一批知名企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4亿元,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时期是石泉科学发展、突破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年,也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条件极大改善、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五年。五年的实践证明,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把握县情特征,不断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正确思路科学地指导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致力于快、快中求好促发展;必须始终坚持项目建设第一载体、招商引资第一抓手,抓住要害促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始终坚持把实践探索、机制创新作为不竭动力,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必须始终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市场的主力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必须在“十二五”期间不断坚持、完善和创新。
  五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更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热爱石泉、敢为人先、热情友善、开放包容、敬业奉献、团结和谐”已成为凝聚石泉人民的时代精神,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石泉新跨越的强大精神动力。
  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是科学发展观正确指导的结果,是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群众、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以及关心支持石泉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整体处于欠发达,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二是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工业化、城镇化率低,影响着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三是农民增收难度较大,民生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1/6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任务十分艰巨;四是社会矛盾日益彰显,协调利益关系,促进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不断加大;五是体制机制瓶颈大量存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任重而道远。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倍加努力,切实解决。我们相信有县委的正确领导,有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有聪明智慧的石泉人民,任何艰难险阻都难不倒我们,我们一定会克难奋进,在新的征程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石泉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由突破发展向跨越发展迈进的关键五年。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全面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夯实小康社会基础已成为未来五年的战略任务。我们在认真对接中、省、市“十二五”规划的同时,认真研究发展形势,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结合县情实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编制了《石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对“十二五”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做了全面系统的规划。
  “十二五”发展的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战略抓手,始终坚持“扩投资、促消费、调结构、兴产业、惠民生、促和谐”的基本方针,着力推进“三化”进程,着力夯实基础条件,着力培育壮大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石泉跨越发展,把石泉建成综合经济实力强、公共服务能力强、创新发展活力强的山区强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五”发展的预期目标:实现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四个翻番”,实现新型工业、城镇建设、生态旅游、现代农业、扶贫开发“五个新跨越”,实现“六个大幅提升”。即: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到2015年,全县GDP总量达到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左右;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3.05亿元、1.09亿元以上;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0:45:45,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越来越好,县域经济竞争力明显增强。
  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学前教育普及率达到90%,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义务教育入学率稳定在100%,基本迈入教育现代化。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民健康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9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00元,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率上升,就业持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控制在既定目标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78.5%,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态资源成为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
  改革开放水平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较大突破,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达到60亿元。
  社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社会维稳机制更加完善,社区功能更加全面,村级自治水平明显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围绕发展目标,我们将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人才、机制和环境保障,全力推进“基础设施提等升级工程、县城建设44432工程、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工业增加值翻番工程、旅游强县建设工程、民生保障工程、脱贫攻坚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等八大重点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山区强县。
  各位代表,“十二五”规划纲要凝聚着全县人民的智慧,本次人代会审议通过后,我们将逐年分解实施,逐年报告执行情况。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更加注重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石泉跨越发展;更加注重珍视民意,珍惜民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始终与人民的期望和要求相合拍;更加注重发挥全县干部群众的聪明才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发展;更加注重解决民生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好的实惠,增强生活的幸福感;更加注重维护公平正义,用政府的办事公道和维护公道来引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更加注重优化发展环境,以良好的法治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来提升石泉未来发展的竞争力和软实力。我们坚信只要努力做到这些,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山区强县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共3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5313个字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安康市人民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