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6月9日在石泉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索引号 719776475-GK-2011-55243 发布日期 2011-06-15 09:57
来源
内容概述 石泉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分享: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局,对于巩固和延续我县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至关重要。我们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达到24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7%,达到1.7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达到6500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达到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达到17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达到4750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市定指标范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围绕上述目标和“十二五”提出的“八大工程”,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坚持扩投资促消费,拉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突出投资拉动和消费带动作用,引导投资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确保全县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坚持投资拉动。投资拉动仍然是我县经济的主要增长方式,要加大力度争取政策投资,富有实效引进外来投资,千方百计激活民间投资,全年实施160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继续保持投资增长的强劲势头。积极争取国家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现代农业、民生领域和水利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项目投资,力争全年争取专项资金7亿元以上。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以“完善政策、优化环境、降低门槛、放宽领域、健全机制”为重点,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策划和招商方式创新,积极吸引外来投资,全年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5户,到位资金14亿元,完成投资7亿元;以全民创业为着力点,统一内商外商优惠政策,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引导民间资本向住房、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投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形成持续投资的热潮,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注重消费带动。把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把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提高消费水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拉动经济增长。要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鼓励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不折不扣落实城乡居民的各项补贴政策和待遇,直接增加城乡居民的政策性收入。全面落实家电、汽车下乡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以促进消费,大力引导城乡居民住房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量,鼓励农村居民建房,完善县内旅游消费鼓励政策。强化市场监管和保障供应,落实稳定物价各项措施,保证群众积极消费和放心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9亿元。
  (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优一、强二、扩三”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壮大现代产业体系。
  更加重视现代农业。始终坚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着力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市场物价、抑制通货膨胀。要坚持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为切入,以培育强村大户、产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抓手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要在稳定粮食7万吨生产任务的基础上,主攻“桑、猪、菜”产业,继续推进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着力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蚕桑产业综合收入6亿元以上;继续实施畜牧产业百千万工程,年饲养生猪56万头,出栏生猪35万头,实现畜牧总产值5亿元以上;加快发展设施蔬菜,完成3000亩建设任务;大力发展现代水产养殖,年产3500吨,实现产值2.2亿元。因地制宜发展烤烟、苗木花卉、茶果、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构建主导与多元并重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做强做优农业。
  着力扩张工业总量。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把工业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实施“工业增加值翻番工程”为抓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规模工业、扶持发展微型企业,不断扩张工业总量,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要务实抓好古堰、池河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设施,创新融资机制,实行封闭式管理,发挥好园区的承载作用,今年要基本完成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至少引进6户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入园,力促云峰畜牧二期扩建、栲胶厂迁建、重型汽车零部件锻造、水利水电设备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促雨润集团3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5万吨工业硅、激素类原料药二期扩改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促石泉火电厂项目立项并进场;加快丝绸服装、盐酸表阿霉素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落地建设。积极争取和落实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改项目,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工作,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大力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户以上,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5%以上,达到14.1亿元。
  提升三产发展水平。始终坚持把旅游作为石泉跨越发展的后续支撑产业不动摇,以旅游为龙头带动三产服务业总量快速扩张。要加快出台“旅游强县建设工程”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以指导旅游产业跨越发展。要继续推进旅游景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县城古街的设施和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古街发展文化产业,从事特色经营,使古街形神兼备,成为一个独特的人文景点;要完成县城的景观照明工程,积极打造“不夜石泉城”;要促进后柳水乡规划的落实,制定更加优惠的招商政策,建立加快开发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提升燕翔洞景区景点配套建设,完成中坝大峡谷景区二期工程、启动4A级景区创建,促进子午银滩二期开工建设和3A级景区创建,引进市场主体促进云雾山景区开发。要加快汉江三峡水上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年内完成规划并启动县城至后柳段的部分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旅游产业整体水平。要进一步抓好后柳、熨斗、两河旅游重点集镇配套建设和杨柳新区、永红、先联、黄村坝、潼关等旅游示范村建设,力争培育一批省级旅游示范村。规范景区经营、乡村旅游服务和宾馆酒店从业行为,改善旅游交通条件,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方法,瞄准现实的旅游市场,扩大行政、文化和旅游企业间的交流合作,着力搭建宣传营销的载体和平台,不断提升旅游知名度,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大力开发旅游特色商品,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宾馆餐饮、文化休闲、保鲜冷藏、物流配送等服务业,全年培育10户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
  (三)优化基础条件,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县城为龙头,以水利、交通、生态、电力和通讯建设为重点,以“基础设施提等升级工程”为总揽,协调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把城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建设山区强县的战略重点,以县城为龙头,以增强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为核心,以“三创”为载体,按照“扩张规模、配套功能、兴业聚人、注重管理、体现特色”的建设思路,围绕“县城建设44432工程 ”的全面实施,加大力度推进东延、新堰、红花、杨柳四大片区开发建设,加快步伐推进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四化工程,加大投资逐步改善背街小巷、小集贸市场、功能不全的居住小区、小型棚户区的人居环境,启动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县城功能组团和重点集镇的规划体系,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化、高效化、精细化管理城市的长效机制。全年计划实施各类城镇建设项目67个,总投资12.7亿元,主要包括住房、公共广场、绿化亮化、供水供气、堤防、垃圾场、污水厂、物流市场、停车场以及环卫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与此同时,要加快推进农村集镇开发建设,以鼓励农民进城入镇为契机,加快建设池河、后柳两个县城副中心,熨斗、两河、饶峰等重点集镇以及喜河、迎丰、中池、银桥、红卫、中坝、银龙、曾溪、长阳、王家庄、兴坪等11个集镇化社区。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农民进城的各项政策规定,加强宣传引导工作,确保实现农民进城入镇落居4760人,提高城镇化率3.5个百分点,达到34.6%。要进一步完善城镇开发建设的鼓励政策和融资机制,出台《促进集镇加快发展的意见》,指导农村集镇加快发展。要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城市资源,增强融资能力,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推进城镇加快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县级领导包抓片区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制度,实行权责对等,以科学的机制保障城镇建设加快推进。
  着力提升重点基础设施水平。做好十天高速扫尾工程和阳安铁路复线援建工作,加快实施石紫公路大修和石泉港建设,积极争取210国道改线段、汉江大桥改造、城东316国道至高速公路下线拓改工程,确保杨柳大桥年内竣工;推进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及危桥改造,完善重点产业园区的产业道路建设,建成通村示范路260公里;开通城市公交,发展“通村客运”,创建全省农村公路养管示范县。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实施步伐,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水利事业机遇,加大对上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全年争取水利专项资金8000万元以上。以饶峰河、池河、汉江石泉段三大流域为重点,板块推进区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好口粮田、丹治二期工程、“小水”重点县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城镇防洪体系和城乡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继续推进汉江两岸、公路两边、城镇周边、杨柳新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的绿化工作,实施好天保二期工程、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等绿化工程项目,推进生态村镇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要加强耕地保护,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有效推进土地整理和占补平衡项目地实施。推进110KV变电站以及城区、古堰、池河配网建设,加快实施10KV以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和农网改造升级,全年完成1200万元投资。
  (四)主攻薄弱环节,切实提高民生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民生保障工程”地有效实施,在全面改善民生的同时,注重抓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将新增财力的80%主要用于民生,全年计划投资3.2亿元用于改善民生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让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生活得更加幸福。
  加大力度解决住房困难问题。实现住有所居、必须紧紧抓在政府手中,充分履行和发挥好政府住房保障的责任和调控作用,要空前地加大力度,加大供应量,今年将建设4.5万㎡900套廉租房、3万㎡580套公租房、3万㎡420套经适房、15.2万㎡1280套限价房,改造棚户区240户,要把好对象、严格程序、公平分配,着力解决城乡居民住房困难问题。要整合农民安居工程、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项目,抓住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大好机遇,建设一批新型农村居住社区,鼓励农民建房3000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200户。要坚持鼓励与监管并重,促进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全年建设商品房15万㎡1300套,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千方百计促进创业就业。要树立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理念,千方百计促进创业就业,切实解决好这一民生之本。今年要进一步稳定境外劳务市场,有组织劳务输出2.9万人,更加重视挖掘县内创业就业潜力,通过鼓励创业、发展工业企业、发展种养大户、开发公益性岗位带动1万人有效就业。与此同时,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注重培训实效,确保“存量劳动力一个不闲、新增劳动力一个不少”的进行培训。要进一步完善劳务市场和中介服务体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要与时俱进地探索农村劳务经济的转型,着力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变为产业工人,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着资本和技术建设美好家园。
  扎实有效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在巩固省级教育强县创建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学前教育入学率低、职业教育培训能力弱和教育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教育的整体水平。积极推进学前一年免费教育、两年普及教育,今年重点抓好县幼儿园改造和4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使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78%、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65%。继续实施职高免费教育,加强职教中心培训能力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多方面解决职业教育投入不足问题。启动城乡低保和特殊困难家庭的高中免费教育,完成普通高中招生1305人,职业高中招生935人,力促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6%,率先实现普及高中教育。要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切入促进教育质量提升,要在教师队伍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岗敬业”的“三爱”教育,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全面推行岗位竞聘制和绩效考核制,完善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监督制约机制,完善政府奖励制度,促进教育质量加快提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年高考二本线以上要达365人,重点大学100人。继续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今年按小学400元、初中600元的标准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不懈地深化和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管护长效机制,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要更加重视加强体育工作,健全组织网络体系,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引导服务机制,促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共3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5595个字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