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紫阳农信社2.5亿贷款带动3.6万人创就业

    作者:余兴福 付益民 时间:2013-05-03 12:03 来源:紫阳县 字号: 打印

      “要不是信用社的贷款,我养鱼的路子就不会走得这么快,这么稳。”紫阳县洞河镇农民田先华站在汉江边激动地说,他身旁一望无际的网箱把碧绿的汉江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方块,网箱里,一群群黑黝黝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不时蹦起,来个“鱼跃龙门”,顿时水花四溅……
      田先华16岁起,就在湖北荆州渔场打工,一干就是8年,学得了一身养鱼的好本领,还在那里娶了一个漂亮的湖北姑娘。脑子活络的小两口觉得在别人那里打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老家洞河是远近闻名的水乡,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渔场,何不回家自己创业。
      说干就干,2010年,小两口回到老家开始了他们的创业路。儿时的伙伴唐勇、夏涛得知消息后,也纷纷放弃了南方工厂的工作,入股合伙。几个年轻人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但在花光所有积蓄后,很快就陷入了资金困境。就在他们一筹莫展时,镇信用社的信贷员主动找上门来,讲解贷款政策,介绍放款程序。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信用社一笔一笔的信贷资金也发放到了他们手中,先后为他们发放贷款50余万元,如今他们的网箱已发展到20多口,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围栏养鱼4500多亩,开办了“水上乐园”渔家乐,鲜美可口的渔宴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几个年轻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赚了个盆满钵满,每年毛利润300多万元,纯利润超过100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洞河镇成立了富硒渔养殖合作社,全镇累计发展网箱养殖近3万平方米,围栏养殖8500亩,带动近200人就业。
      在紫阳县,许许多多像田先华一样的返乡青年在信用社的扶持下走上了致富道路。该县信用联社主动协调办理贷款业务涉及的多个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理顺贷款的申请、审批、发放、贴息、还款等一系列程序。对创业能力强、创业项目质量高、带动就业人数多者以及符合贷款条件人员合伙经营创业的,降低担保门槛,并适当提高贷款限额。
      据统计,该县信用联社自2009年以来,累计发放返乡农村青年创业贷款2732户15685万元,发放下岗失业人员、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534户金额9814万元,带动3.56万人创业就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