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14期(总第154期)
安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4月16日
编者按:启动医改4年来,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底的村卫生室得到有效加强。截止2012年底,全市共有2449个规范化村卫生室、编制3406名村医。这支乡村医生队伍立足艰苦环境、奉献大爱情怀,努力为农村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成为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骨干力量,先后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2013年4月9日《安康日报》刊发署名文章介绍了村医李荣辉的先进事迹,现予转发供大家学习。
一位村医的大爱情怀
——记汉滨区中原镇团结村村医李荣辉
(记者:罗先安;通讯员:付波、王国栋、汪金波)在汉滨区北山有这样一位乡村医生,他的电话号码是当地群众的救命号码;他不仅是一名救死扶伤的乡村医生,还是“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亲人;他是“优秀乡村医生”,他还是“农民党员创业标兵”;只要“他”在,大家心就安。他就是中原镇团结村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神”——村医李荣辉。
“有钱没钱都得先治病”
3月24日一大早,李荣辉背着药箱急促地往张玉义家里赶。张玉义需要消炎止痛,还要做皮试,为不影响卫生室20多个病人的诊治,李荣辉和张玉义的家人一块把他送往3公里外的村卫生室。75岁的张玉义老人身患胰腺炎、左肾囊肿等多种疾病,住院治疗数日,因无钱续费,不得不于前一天回家调理,由于病情加重,老人的儿子天蒙蒙亮就去请李荣辉治病。经过处置,下午4时许,打完吊瓶,老人的儿子在欠账簿上欠下当日的医药费。
40岁的李荣辉,是汉滨区中原镇团结村乡村医生。团结村位于安康市最北部的边远地带,距市区100多公里山路。李荣辉上初中时,母亲就得了慢性肾炎,那时看病要到25公里外去请医生,然后拿着处方走八九公里山路到汉阴县铜钱乡卫生院去抓药,因为家里穷掏不出医药费,找人担保才把药取回家给母亲治病。1992年正月,李荣辉的母亲因病去世。同一年,李荣辉高中毕业,觉得山区缺医少药看病困难,决心当一名医生,为落后山村的群众解除痛苦。母亲去世后的第二个月,他就请来了本地有声望的长者见证,拜给母亲治病的老中医吴应炳为师,学习中医,在村上路边开了个诊所,并把有中医医师资格证的师傅请到家里坐堂,边开诊所边学习,开始了他的从医生涯。
“就是为了让像母亲一样的乡亲能看上病、吃得起药而当医生。”李荣辉说,当时,只有500元,中药都是半斤半斤的往回买,一个月后药完了,可因为病人欠账没收回钱,维持不下去了,就向朋友借了3000元,又去进药,就这样边看病边一点一点倒着进药,年底一算账外欠10000多元。
李荣辉说,患者欠账,最发愁的是买药,自己没钱,医药公司不欠账,这时就想下茬收账,但只要贷上款,自己能过去就又放下了。患者欠他的,他从不向病人要,欠医药公司的就向朋友借、向信用社贷款,目前,已贷款22万元。说话间,李荣辉拿出厚厚一摞账本,欠得最多的3400元,最少的8.6元,初步算了一下,累计欠下的医药费达16万多元,基本上都无法收回了。
“能花最少的钱治好病,才是好医生”
“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只有一个责任,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 李荣辉将白求恩说过的这段话写在日记本里,牢记心里,并用一生来实践。从当上“赤脚医生”的那一天起,李荣辉就没有一刻放松学习,他把师傅当父亲一样,师傅在他家一呆就是12年,他学到了师傅的很多祖传秘方和临床经验。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中西医基础知识,200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陕西省乡村医生资格证书,正式成为一名乡村医生。2004年,他又报名参加了宝鸡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中医专科班,用3年的时间进行中医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并以优秀的成绩毕业。随后,他又刻苦自学,完成了高等教育中医专业专科自学考试和本科段自学考试的全部课程,2010年,取得了由省卫生厅颁发的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证。
作为一名村医,他深知农民的贫困穷苦,没钱治病是农村农民存在的普遍问题,他尽最大努力让农民群众少花钱、不花钱。“能治好病,是合格的医生;能花最少的钱治好病,才是好医生。”李荣辉经常这样说。在治疗效果同等的前提下,总是用价格相对便宜的药,同时尽量发挥中医里的一些单方,给患者治疗疾病,看到患者康复成了李荣辉最开心的事情。
2012年9月,村主任葛大义早晨在稻田收稻子,感到头晕,女儿将其护送回家休息,睡下不到半小时就人事不知,李荣辉赶去一检查,发现是“中风”。他结合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和西医治疗方法,经过七天七夜的救治,病人终于苏醒,脱离危险,后来他给开了中药,连续三个月每天上门针灸理疗,直至痊愈。总共药费才花1100元,上门针灸不收分文。李荣辉从不收诊查费、出诊费,只按规定收取综合诊疗费5元和药的成本价。行医20年来,李荣辉上门服务7000多人次,没有收过一次出诊费,免费治疗、捐助达8万多元。
“我们身上有什么毛病,李医生都知道”
在农村有行医资格的年轻人,都希望远离家乡,进城开诊所或到南方赚大钱发财,很多人因此而致富。多少次朋友力邀李荣辉进城开办诊所,甚至有同村的朋友在城里租好了门面房,买好了设备,专门请他去坐堂,并许以高薪。看着这些同学、朋友一个个致富,自己收入微薄,工作辛苦,他有些动摇,但还是放弃了,因为他离不开挚爱的乡亲,这些乡亲们也离不开他这个乡村医生。几十年的村医工作,他和周围10多个村2万多乡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许多村民说“我们身上有什么毛病,李医生都知道”,他辛勤的工作也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和尊重,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坚定了为村民健康服务的信念。
中原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群众分散居住,在这里行医,要经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李荣辉认为,条件艰苦,比不上乡亲的病苦;跑点山路,只会引起自己腿痛,耽误了治病,带给乡亲的是心痛。2010年秋,本村村民葛大勇和爱人发生矛盾,喝了剧毒农药,虽然李荣辉接到电话时天已经黑了,但他立即赶到病人家中,进行催吐、注射解毒定等急救处理。葛大勇家离大医院近百公里,120急救车无法到达,他就骑着摩托车将病人捆在自己身上,送往就近的叶坪镇中心卫生院进行洗胃抢救,直到第二天下午病人脱离危险,他才回到村卫生室。
正因为心怀百姓疾苦,山间的蜿蜒小路上常见李荣辉的背影,雨后的泥泞溪沟间常留他的脚印,寒冬酷暑挡不住他的行走,三更半夜阻不了他的步伐,尽管他也很疲惫,但依然步履坚定……
梦想开一个医院
2010年,团结村卫生室原有4间土木结构房危房拆除,李荣辉自筹资金80万元,建起一座6间4层砖混结构,总面积1200余平方米的楼房,现已内设中西医诊断室各一室,留观室、配药室、针灸理疗室、药房等,已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由于李荣辉人品好、医术高、收费低,目前,中原镇将团结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也交给了他。在做好群众疾病诊治的同时,他还要抽出时间做好全村125名婴幼儿和315名育龄妇女登记造册建卡、预防接种,身体健康检查、监测等工作。村里的慢性病、重症病人,李荣辉心里都有一本账。他走到哪里,调查到哪里,并根据病人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并经常上门服务,以最少的费用帮他们治病。
现在,他的卫生室组成人员,由取得西医助理的妻子,一名专职公共卫生负责人,每天要接待20多人次的上门就诊患者。
“每天一起床就不得闲,一直要忙到四五点以后,才能歇一口气,我想开一个功能完备的医院……”李荣辉说这是他最大的愿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