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至3日,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相关专家组成技术考核组对汉阴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进行了技术考核,一致同意汉阴县通过省级生态县技术考核。
考核组听取了汉阴县人民政府关于生态县创建的工作汇报,观看了生态县建设专题片,审阅了生态县创建技术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实地考察了生态县建设示范点,认为汉阴县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措施得力,各部门通力协作,生态县建设成效明显,环境基础设施和环保工程基本建成,5项基本条件和23项指标基本达到省级生态县建设要求,一致同意汉阴县通过省级生态县技术考核。
近年来,汉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县创建工作,通过城乡环境整治,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探索农业循环模式,培育生态旅游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扩大宣传教育。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20余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全县形成了县镇联动、各部门齐动、镇村同创、整体推进的创建工作格局。大力营造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公众对生态创建活动的知晓率达98%,对生态环境现状的满意率达97%。
积极推进生态循环产业,生态产业特色鲜明。建成200亩以上的产业示范园21个,3个园区被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作为生态农业的突破口,完成富硒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主体14个、无公害农产品认定主体11个,有机农产品认定主体3个;积极推行“圈、沼、菜(园)”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实施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累计建成沼气池10668口,发展优质果蔬6.5万亩。以大木坝森林公园、万亩明清梯田为节点,启动凤堰古梯田核心景区建设,积极培育特色旅游产业,去年旅游收入达5.8亿元,有效促进了全县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
积极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管理,全县农村生活垃圾保洁管理达到全覆盖。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镇级垃圾填埋场12处,村级垃圾填埋场25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制建设和机制建设位居全省前茅;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并在10个村全面推广;投资5200万元,建成县城垃圾卫生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试运行。
大力推进绿色人居体系建设,累计植树造林45.5万亩,生态道路绿化350余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2.2%;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等创建活动,建成绿色单位50家,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造林先进县、省级园林县城等殊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