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2010年启动石泉县杨柳市级城乡发展一体化试点以来,我们坚持“三化”同步发展战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创新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体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建设,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经济社会发展局面。以建设陕南山区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风光石泉县城西城区的总体目标,以培育产业推动经济发展、以聚集人口带动城市发展、以改革创新破解建设资金难题,推动了杨柳试点区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并探索出一条符合陕南山区县统筹城乡发展之路。
统筹规划,推进资源优化配置一体化
按照“全域规划、县域统筹、区域突破”的思路,市、县领导带队先后多次赴成渝地区考察学习,经省市专家学者多次调研会商,投资1000余万元编制完成了一套以总体规划为引领、专项规划为支撑、控制性详规为基础的结构完善、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高效衔接、避免重复”。依据试点工作要求,把杨柳新区作为推进“三集中”的承载地,探索“三置换”的试验田,统筹“三化”的核心区;着力建设“四横两纵一环线”交通网络、“三园一带”产业布局、“五区一中心”新型社区、“三校两院一馆”配套服务,打造以“山水田园、经典建筑”为鲜明标志、兼具城市优点和乡村特色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区,塑造“丹青石泉•魅力杨柳”新形象。在此基础上,确立“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一”是坚持一个规划,即编制一套试点区发展规划体系;“二”是抓好两项改革,即市场化改革和社会政策改革;“三”是促进三个集中,即工业向新型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四”是实现四个充分,即充分安居、充分就业、充分保障、充分尊重民意;“五”是推进五大建设,即基础设施、产业、民生、基层民主、生态环境建设。
统筹改革,推进资源资本市场一体化
围绕解决“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两大难题,制定出台了鼓励类、保障类、服务类、产权改革类、金融创新类五大类23项配套政策,着力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关键环节谋求突破。一是推进市场化改革。以承包地、宅基地、林地和房屋为重点,全面开展“确权赋能”,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跟进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创建土地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村产权规范有序流转。目前,试点区70%以上农户参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累计发放土地使用证2330本,房产证1237本。大力探索农房、承包地等抵押贷款,组织金融机构与试点区开展对接,制定产权抵押融资办法,引入担保和保险机构,加速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目前,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5人1765万元,516户居民试利用产权证办理抵押贷款,指导社区居民自主创业150户,农行、信合等向试点区发放贷款4.23亿元,同时信合对居民信用等级评级1834户,居民个人授信由2万元提高到20万元,授信2.16亿元,企业评级17户,授信1.5亿元,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渠道多元、机制健全”的投融资体系。二是推进社会政策改革。统筹推进水电气路等市政设施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就业、社保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3所中小学、1所医院、4个社区卫生室,率先实现社区公交车和移动信息服务全覆盖。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三年2万农民进城计划实施有力。建立健全了就业服务平台及各项管理制度,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走向专业化、多元化发展,试点区就业率超过90%,劳工权益得到保障;基本医疗参保率达97%,城乡低保享受同等同质待遇。
统筹产业,推进经济协调发展一体化
把“三个集中”作为推进“三化”的基本方法,抓住建设“园区”这个核心,突出“一片一主业、一业一园区”,统筹安排项目、资金和资源,力求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融合。一是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精心打造古堰省级工业园区,政府出资3000余万元征地600余亩并做好三通一平,加大招商引资,创新服务方式,成功引进和培育规模企业15户、百万元以上企业32户,形成以丝绸服装、农副加工、新型建材为主的循环产业集群。二是引导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遵循“因地制宜、农民自愿、稳步推进”的原则,大力构建片区、园区和农村新型社区住房体系。累计建成居民集中居住区和新型社区36个,试点区建成区面积扩大2.2平方公里,群众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三是推动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加快建设杨柳花卉苗木示范园、杨柳风情园、湿地公园三大园区。试点区土地规模经营总面积达2000亩,占农村流转土地总面积的80%,农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1.5亿元增加到3.8亿元。
统筹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
坚持“民生为先”,均衡发展社会事业。一是实现充分安居。加大公租房、廉租房、移民安置房、商品房、居民自建房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和社会融资5.69亿元,建成红岩新型农民社区一期、上坝竹儿湾保障房、珍珠河畔商住小区一期、古堰廉租房,古堰农贸市场、蚕种场、林业局、沙河一期、南馨小区等限价房,黄荆坝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一期、金梁府邸、汉水富硒综合楼等住房4805套49.56万㎡。其中政府投资0.84亿元,建成廉租房、公租房2384套9.55万㎡;社会融资4.85亿元,建成限价房、商品房等2421套40.01万㎡。聚集人口1713户5317人,其中已入住804户2547人,签订购房合同即将入住909户2770人,办理农民进城居住手续4903人,试点区人口由原来的5个村6759人发展到现在12076人,人口聚集效应初步显现。二是实现充分就业。一产以杨柳花卉苗木示范园为依托,采用“公司+基地+企业”的模式,引进花卉苗木种植大户15户,培育专业合作协会5个,发展产业大户13户,带动种植户年亩增收1000元以上;二产以古堰工业园为依托,加速工业聚集发展,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6.9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50个;三产以杨柳风情园和湿地公园为依托,引导农户自主创业150户,劳动力转移就业1655人。目前,试点区就业率和移民适龄劳动力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以上。三是实现充分保障。新农保和新农合报销、门诊就医直补实现全覆盖,大病就助标准线由5万元提高到7万元,试点区95%以上居民拥有医保;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参保人数达到3486人,养老金人均139元;杨柳小学、古堰小学、堡子小学、职中、古堰三中完成新建或改建,教室、校舍面积达到13850㎡,学员2471人,职中学生毕业就业全保障,试点区基本达到上学就读零障碍、医疗救治零距离、社保覆盖零缺失、文化享受零阻隔。四是实现充分尊重民意。坚持尊重群众真实意愿,建立由居民(代表)议事会决策、社区居委会执行、其它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对重大事项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换届选举严格按照选举流程进行工作,确保了“干什么怎么干都由群众说了算”。同时,经常性开展“争做新市民、建设新杨柳”等主题活动,引导群众在试点区建设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统筹建设,推进基础设施配套一体化
坚持“项目带动”,提升城市承载水平。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水、电、路、桥、广场为重点,累计投资0.82亿元,建成杨柳大桥、东西杨柳大道、职中路、环线路、节点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贯通了县城滨江大道和试点区杨柳大道、杨柳环线的交通干线,实现了新区电网、给排水管网、通讯管网全覆盖,完成了试点区绿化亮化一期和210国道、杨柳大道沿线1200余户特色民居改造,拉近城乡空间距离,实现基础设施共享,为城乡互动发展创造条件。二是推进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依托杨柳花卉苗木示范园,按照“扩规模、提品质”思路,以苗木、花卉、盆景为重点,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引进花卉苗木种植大户15户,形成580亩花卉苗木示范园,实现年产值2000余万元;新型工业依托古堰工业园区,按照“抓配套、快投产”思路,培育和引进云峰畜牧、奥邦锻造、双环锻造、秦巴水利水电设备制造、LED光电科技、博硒富硒食品加工等9户企业建成投产,试点区百万元以上的企业总户数达32户,规模工业企业总户数达15户,较2009年底分别增长15户和7户;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6.95亿元,较2009年底增长232%。现代服务业依托杨柳风情园和湿地公园,以打造“园林式休闲渡假基地”和“城市绿肺”为目标,培育和发展以翠苑山庄、江山美景大酒店、连心桥休闲山庄、城西物流市场等为代表的农家宾馆农家乐25户,建设物流市场、农贸市场4个。三是推进民生建设。撤村并组成立4个社区,推行一厅式便民服务工作。统筹行政布局,相继完成6个县级机关单位入驻办公,开工建设农林大厦。投资0.85亿元完善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三中迁建、职中教学楼建设任务,整合4所小学,建成古堰幼儿园、珍珠河畔幼儿园,基本具备了试点区聚集2万人口的教育服务能力。建成杨柳医院和4个社区卫生室,年开展健康体检4000人以上。四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以转变职能、提高效能、便民服务为切入点,深化社区党务、事务、财务公开,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干得好不好由群众来评判;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干部既要遵守党纪国法,又要大胆干事创业,构建了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居民自治为核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五是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注重将产业向现代农业园、古堰工业园、杨柳风情园、湿地公园“四园”聚集,重点推进农业生态规模发展、工业生态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多元生态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家园。
统筹领导,推进组织考核管理一体化
坚持“落实为首”,整合资源、聚合人力、汇集财力,保障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一是通过组织领导来推动。试点伊始,市上成立由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成立市驻石工作组蹲点协助推进;石泉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县级领导主抓的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杨柳城乡一体化试点区指挥部,确保试点工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启动、高质量落实、高效率推进。二是通过考核机制来促动。将试点区建设工作列入各建设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明确到各参建单位、具体领导和责任人,对各参建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量化考核。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和县考核办强化日常督办,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先由领导小组内部督办,再由县督查考核办公室督办,最后由纪检监察部门专项督办,建立“三办合一、三线督办”强有力的考核机制。三是通过广泛宣传来发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建设试点区的意义、目标、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鼓励了群众投身支持试点区项目建设,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试点区建设的舆论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全市县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轮训综述[ 04-28 ]
下一篇:旬阳县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几点思考[ 06-26 ]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