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阴 > 正文内容

    汉阴县避灾扶贫移民搬迁近3000户

    作者:吴登清 李敏 时间:2013-07-18 08:48 来源:汉阴县 字号: 打印

      近年来,汉阴县在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作中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抓住统筹规划、宣传发动、规范管理三个关键环节,通过捆绑资金、严格考核等措施,着力改善贫困山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全力打造整齐有序、户型统一、设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共搬迁2989户,建成3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50处,共集中安置2326户,集中安置率78%。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编制《汉阴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十年规划》,将避灾搬迁与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园区建设、灾后重建紧密结合。全县一次性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区242个,全面对接“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一城四镇、三个10万人”的布局,10年内将累计搬迁安置1.46万户6.02万人,其中:地质灾害搬迁3669户15127人,洪涝灾害搬迁96户396人,扶贫搬迁5245户21598人,生态移民5590户23079人。
      科学搬迁,梯次推进。按照“特困户下山、涉危户迁安、能人进城、资源流转、梯次推进”的思路,对经济条件较好、有生活来源的农户引导到县城或集镇实行“务工经商,城镇安置”;对以种田为生、经济条件一般的农户引导到中心村实行“统一选点,集中安置”;对人口居住在山上而耕地在山下的村实行“村内调剂,下山安置”;对茶叶、蚕桑、烤烟等主导产业基地农户,实行“产业开发,基地安置”;对特困农户采取购置当地村民旧房并接管该村民田土实行“投亲靠友,分散安置”。
      统一要求,规范实施。在建房选址时,选择有较好的资源条件和开发前景的地方为安置点。所有安置点均须办理项目立项、用地预批、地质灾害评估、洪涝灾害评估、环境影响评估、规划许可、建设许可及消防、防雷评估等前期审批或评估手续,保证搬迁户“搬得出、能发展”。为尽可能减轻贫困群众经济负担,统一要求特困户建房面积控制在80平方米以内,贫困户建房面积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房标准一律为砖木结构平房或砖混结构两层楼房,住宅图样以县住建局设计的《新民居》八种户型风格建设。
      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在项目实施方面建立了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对象公示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户申请、村评议、镇审核、县审批和三榜公示的工作程序确定搬迁对象,对移民搬迁文件、资料实行“一户一卡”、“一村一簿”、“一镇一册”管理,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度和监理制度,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做到了底子清,项目实施情况实。本着“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计其功、各尽其力”的原则,整合扶贫、发改、国土、水利、住建、交通、民政、财政、教育、农业、林业等各方面的项目和资金,重点保证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范移民扶贫补助资金运作程序,全面落实“移民搬迁动态监测制”、“移民资金‘一折通’兑付制”、“扶贫资金使用公开、公示制”、“项目资金审计制”和“检查验收责任追究制”等管理制度,全程阳光操作,确保了移民搬迁有序推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