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蒿坪镇农民杨培群通过避灾扶贫搬迁从高寒边远的黄泥槽搬迁到陈家沟集中安置小区后,在老家搞起了山羊养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已有山羊存栏119头,年收入近10万元……这只是我市扶贫开发助圆致富梦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切实改善民生,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大扶贫的理念,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安居、产业、技能、生产生活条件等问题,使近18.7万贫困群众圆了“致富梦”,20.2万群众圆了“安居梦”。
“靶向”式扶贫断穷根
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要求。我市针对贫困群众不同的致贫原因,实施有针对性的“靶向”扶贫。对产业发展缺资金的通过产业扶贫给予扶持,对因学致贫的通过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项目予以资助,对因缺乏致富技能的通过扶贫培训让其掌握一技之长,对因生存条件恶劣制约脱贫的通过搬迁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其生存生活环境等等,全方位、多渠道地打破制约贫困户发展的“瓶颈”,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斩断贫困链条。十二五以来,按每村10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89个片区292个项目村;投放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4.5亿元,扶持产业户4500户,实施扶贫互助资金项目180个,扶持扶贫龙头企业47个,产业园区25个,专业合作社22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11.3万亩;实施扶贫雨露计划培训3.4万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2万余人次,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5070人。同时,以新农村建设和社会扶贫为抓手,引导社会力量,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主导产业效益显现,万人实现“脱贫梦”
搬迁扶贫助圆“安居梦”
安居则乐业。以避灾安居为主要目的的避灾扶贫搬迁工程自2011年实施以来,深受山区群众的欢迎。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选准对象,严格补助,强化监管,稳步推进等措施,两年来,累计搬迁安置群众5.3万户20.2万人,在建2.2万户,可安置8.36万人。
避灾扶贫搬迁是一项“安居”工程,更是一项“发展”工程。近年来,避灾扶贫搬迁已与农民进城、产业园区、城镇化、保障房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紧密结合,成为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每年平均搬迁建房2万多户,加上集中安置小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每年拉动投入近百亿元,不仅有力提升了全市城镇化水平,更拉动了全市投资消费需求。止目前,全市已建设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小区422个,在建317个,集中安置2.7万户10.1万人,集中安置率达85.5%,在实现山区群众搬迁“安居梦”的同时,为实现“安康梦”奠定坚实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