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省委省政府以1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若干意见》,措施具体,含金量高,抓住了长期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的主要矛盾,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结合旬阳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精神,必将极大地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推动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对于助推陕西梦、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借力政策机遇,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意见》强调“以农民工为重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县总人口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人,一部分家境殷实、条件成熟的农户迫切需要尽快融入现代城市生活。201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60.7亿元,较上年净增13.1亿元,城镇化率达38.6%,建设投资、城镇化处于上行趋势和发展“加速阶段”。这些都为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我们要结合旬阳实际,按照统筹城乡的规划理念,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专业规划编制,抢抓国家生态移民、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和有条件农民进城定居等中省政策机遇,积极探索实行循环产业、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农民进城、城镇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机制,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继续推进“三镇一体”大县城建设。以吕河—城关—白柳“三镇一体”大县城建设为核心,以万人集镇建设为重点,以农村移民新区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域城镇化建设。通过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速三镇一体化大县城融合发展,为实现旬阳“县改市”目标奠定基础;继续引导有条件农民进城定居。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优惠政策,让已习惯城镇生活、有相当稳定就业岗位的农村居民尽快变为市民,解决好他们的住房、上学等实际困难,使其在城镇定居落户;继续加大城镇基础建设投入力度。通过整合陕南避灾移民搬迁等项目资源,每年投入2亿元以上用于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2000万元用于支持城镇建设,增强城镇特别是大县城对产业、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力争到2020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25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55%以上,使全域城镇化成为推进县域经济增长、拉动农村发展的新引擎。
发展特色园区,实现县域农业现代化。《意见》指出“加快土地流转和园区建设”。这是保持农业生产好势头,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路径。我县林水资源丰富,县境内有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7条,天然江河水面35000亩,养殖水面总面积10余万亩。全县有林地总面积361.6万亩,人均7.98亩,其中集体林226.4万亩,是全省26个重点林业县之一。立足山林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按照国家对陕南功能和发展规划新定位,旬阳属南水北调水源地涵养区,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是政治任务,念好生态经、打好生态牌,把山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要树立起“靠山吃山养山,亲水用水护水”的新理念,既要青山绿水,更要金山银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山地特色农业的竞争力。按照“强烟畜、扩芋菜、优姜桑、兴林果、稳粮油、促水产”的思路,充分利用林水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转型发展。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加快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确保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不断提升农业示范园区承载力。促进土地向粮油大户和产业大户集中、流转,积极推进公司化经营和产业化开发,重点提升丰裕设施菜、新森林中药材省级示范园辐射带动能力,扩大隆科、水泉坪等园区的集约化水平,争创省级示范园。抢抓旬阳作为全省首批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机遇,把园区作为第一车间,完成万人新型农民培育;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力。依靠健兴魔芋、净源饮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基地建设,巩固提升10万亩优质烟基地、10万亩特色林果基地、10万亩淡水养殖基地和100万只特种禽类生态养殖基地等十大农业产业基地。切实解决好农村“谁来种地”和农业兼业化问题,确保到202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实现翻番目标。
创新工作模式,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意见》首提“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发展新要求。这体现了新时期抓“三农”工作思路大转变:即要有跳出“三农”抓“三农”的工作理念。近年来,我们紧紧依托国家生态移民、陕南避灾移民搬迁、扶贫连片开发等重点工程,推动政策机制创新,以农村资源流转为突破口,探索形成了符合陕南山区特征的“贫户下山、能人进镇、资源流转”旬阳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并在全省推广。按照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和“四化同步”发展总要求,同步推进全域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抓重点,做大做强县域工业。工业已提供了全县70%的财政总收入和50%的新增就业岗位,必须坚持工业强县核心战略不动摇,使之成为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业经济,通过招大商、引巨资、上项目,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实现规模工业产值和增加值翻番目标,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创亮点,梯度推进农民转移。继续开展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通过采取“以房搭地、以房配林”资源流转的运作模式,解决好农村中高山贫困户住房困难,进一步盘活农村耕地和林扒等资源,改善其居住和生产条件。不断深化农村集体林权等产权制度改革,不断丰富旬阳统筹城乡发展模式,使城乡发展粘合度更加紧密;破难点,倾力扶持边远乡村。按照“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目标,继续扶持边远乡村发展。建立起县级统筹城乡发展重大项目和涉农资金整合会商制度,对陕南移民、生态移民、以工代赈、危房改造、灾民建房及保障性住房等项目集中整合,着力改善边远乡村“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使之共享发展成果,同步迈入小康生活。
强化统筹理念,做到工作落实具体化。《意见》再次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对解决三农问题思路的新认识、方略的新发展、举措的新突破,必须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多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旬阳县情,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发展,思路日益完善,机制不断健全,先后创造了财政惠农资金“一折通”兑付制度、财务开支“一签三审”制度等成功经验。新时期,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统筹的科学理念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中,反映在各项工作实效上。落实在工作决策上。各级党政“一把手”把熟悉党的强农惠民政策和县情农情作为必修课,把善于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当作基本功,定期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难点问题,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谋划全局工作,逐步建立与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在考核导向上。把城乡发展一体化纳入县对镇(部门)绩效考核内容,细化到民生建设、惠民政策落实等项目,提高农民增收绩效考评指标权重,设立统筹城乡发展专项资金,健全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相适应的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深化“阳光选人用人”机制,注重选拔使用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激发各层次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落实在工作指导上。用“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的战略思想谋划和指导工作,坚持依托产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产业,实现工农紧密对接、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加强党委农口综合部门建设,使其履行好统筹协调、牵头抓总、督促检查等职能。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凝聚发展正能量,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建设富美和谐新旬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