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从基层群众实际出发,将联系和服务对象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分类施策,注重实效,扎实开展以“一问三包五联”为载体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送技术,促产业大户致富。部分产业大户由于专业技术欠缺,产业发展易走弯路。各包联责任单位积极协调县林业局、畜牧中心、蚕桑发展服务中心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有计划的对产业大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讲解技术要领,防疫知识,进行现场示范。针对蚕桑产业,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与石泉气象局联手,从4月份开始,通过手机免费向全县蚕桑重点户发送蚕桑技术、天气预报短信。蚕农在养蚕期间每天就可以收到与养蚕同步、免费的蚕桑技术信息,桑园管理、发种时间、养蚕前消毒、收蚁、摘叶、眠起处理、消毒、防病、温湿度控制、上蔟、采茧和当天的石泉天气预报,蚕农全天候随时掌握,并根据蚕桑技术信息、天气预报适时安排采叶、储叶、蚕座消毒、蚕室温湿度调节等技术措施。由于有了技术指导和气象预报“全天候”服务,今年春蚕发病少、质量好、张产高,第一批蚕种平均张产茧39公斤,产鲜茧47.5万公斤,蚕农直接增收2090万元。消除了产业大户技术盲区,降低了生产风险,增强了发展后劲,实现了农民增收。
送政策,帮创业能人发展。石泉县常务副县长陈红星表示,石泉县一方面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千方百计引进外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扩大转移就业,一方面不遗余力激活民间资本,鼓励创业能人、城乡家庭和农民工等群体自主创业。为了大力支持返乡创业,石泉全面放宽创业准入条件,简化创业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创业所涉证照手续由所在镇会同相关部门全程代办。在外打工多年的陈小平回石泉探亲时,了解到县委县政府支持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便决定在家乡开厂。“县劳动局、招商局积极向我推荐几个项目,最终决定办流岩砖厂”,陈小平说,“选定项目的第二天,县上就帮我协调好了土地问题,从选址到开工建厂只用了5天时间,县上对于用地、用水、用电、融资、用工等多个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政策优惠。”他的砖厂解决了本地70多人的就业,同时带动了本地运输业、建筑业的发展,对周边的生活消费也起到了拉动作用。实现了创业能人发财,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
送温暖,让留守人员幸福。 “每月到户探望3次以上,陪老人聊天,给老人做家务,逢年过节给孩子买玩具,联系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探亲”等等承诺事项在党员干部们的帮扶承诺书中随处可见。他们说到做到,纷纷利用工作之余,或驱车前往,或电话联系,与留守老人交流,给留守儿童辅导作业,教留守妇女实用技术,当好孤寡老人的“好儿女”,当好留守妇女的“娘家人”,做好留守儿童的“好朋友”,以实际行动让留守人员感受到,他们并不孤单。
送资金,为贫困人口输血。按照全省新的贫困标准(2500元),全县6.6万贫困人口中因年老体衰、身残病弱,丧失劳动能力,又无人赡养且生活困难,需要实行集中救助和供养解决贫困的有0.72万户2.29万人;因受疾病长期困扰,需要保障基本医疗解决贫困的有0.67万户2万人。对因基础设施、经济基础等原因,处于在温饱线上波动的贫困人口和14个连片区域,通过政府帮扶、整合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培植主导产业等措施着力增强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造血功能,提高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能力。将无自我生存能力,又无依无靠的低保、五保和特殊困难群体全部纳入社会救助和政府集中供养,确保这些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活得有尊严。全面开展了贫困人口健康检查和病患者的救治工作,整合合疗、大病救助、慈善资金、红十字会资金对贫困人口的医疗费实行全面报销,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全民支持,上下齐动”的联系服务基层群众良好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