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全市财政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传达了全省财政会议和市政府计划财经工作会议精神,回顾2005年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2006年和全市“十一五”规划工作总体要求,安排部署今后全市财政工作。
会议由财政局副局长、国产局局长廖贤平同志主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隆毅同志做财政工作报告。
会上,李隆毅重点传达了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在此基础上,李隆毅对“十五”期间全市财政工作做了回顾,他讲到,“十五”时期我市财政不断发展壮大,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地方财政逐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由2002年的6.05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10.65亿元,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由2002年的13.8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19亿元,四年一般预算累计支出达63.8亿元。年均增长11.4%。连续两年实现收支基本平衡,未发生新的赤字;连续四年兑现了干部职工当年工资,未发生新的拖欠;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仅2005年,全市投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达13.68亿元,社会保障、医疗保险、计划生育奖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事关社会事业发展的各项改革举措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修建农村便民桥,改造城市背街小巷,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组建信贷担保公司,打包收购中小企业和个人的银行贷款1.67亿元,为农民消债,为企业减负,使经济建设的主体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理财观念实现重大转变,跳出了就财政论财政、就收支论收支、就平衡论平衡的小圈子,坚定了从经济到财政、把发展放在财政工作首位的基本理念。从注重预算内的“小财政”观,转变为综合预算的“大财政”观,理财渠道开始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发展经济和各项事业转变。
理财观念的转变带来了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显著成效。“十五”时期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初步形成。积极稳妥的推进了税费改革,深化了“收支两条线”改革,基本形成了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框架和制度体系。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改革预算管理制度,编制部门预算,积极开展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有效解决了资金调度困难的问题;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逐步扩大,初步建立了年初有预算、年中有计划、采购资金辐射预算内外的管理机制,节约了财政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市、县(区)财政体制进一步规范完善。推行“属地征管、比例上解、上级稽查”和“村财村用乡代管”和“乡财乡用县监管”的模式;实行增收激励政策,初步建立了市、县(区)财源共生共享、共同发展、风险共担的财政运行机制。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开,全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本级和部分县区采取置换和统一产权管理的方法,加大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管理,市本级将位于商业繁华地段的机关单位,陆续迁出,挖掘其商业价值,拓展财政职能,努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完善使财政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理财环境明显改善,财政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体系,财政干部的规则意识不断增强,财政部门的自身建设也取得新成果,市财政局机关连续多次被市纪委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并和部分县局机关被省财政厅评为财政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市局机关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一些县区财政局被评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
对于我市“十一五”时期财政工作的任务以及基本思路;李隆毅讲到,依据市委、市政府“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全市计划财经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市“十一五”时期财政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为: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12%,2010年达到18亿元,五年累计增加8亿元。五年财政支出累计增加12亿元,到2010年达到30亿元。“十一五”时期我市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支持三项建设,深化五项改革,实现理财方式的重大变革”,即继续围绕地方可用财力增长为中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支持经济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支持和谐社会建设;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采购和财政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理财水平,实现理财方式的重大变革。
最后,李隆毅同志就2006年的财政工作做了五点具体的安排部署;一是科学编制年初预算。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目标初步确定为11.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12.5%。各级财政部门在研究制定明年预算时,要结合“十一五”工作的总体安排,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充分考虑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等支出重点,坚决压缩一般性开支,严禁控制追加预算,严禁擅自调整、改变预算用途。二是积极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打下扎实基础。三是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四是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监督。五是认真做好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会上,局纪检组长易全勤同志还做了《标本兼治 惩防并举 深入推进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工作报告,总结2005年全市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情况,对2006年全市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