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宁陕 > 正文内容

    宁陕县人社局服务民生工作纪实

    作者:余永军 杨宁 时间:2013-08-05 09:10 来源:宁陕县 字号: 打印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人社局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突出、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为民办事,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群众,让老百姓真切地体会到了党和政府心向民生的情怀。
      宁陕县人社局一班人发扬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兢兢业业地推进各项工作,先后荣获了“全国新农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先进集体”、“省级人社系统‘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先进单位”、“全省促进就业专项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获得全市人社系统年度综合考核一等奖,连续七年获县年度综合考核一等奖。

      统筹就业筑就“民心工程”

      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就业再就业工作成为宁陕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雷打不动的“民心工程”。
      宁陕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环境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县12个镇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劳动力总数3.5万。近年来,宁陕县人社局始终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最重要的“民心工程”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积极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深入开发就业岗位、稳步推进创业促就业,不断加快“拓宽渠道、落实政策、强化培训、注重服务”四轮驱动,开辟多元化渠道,倾力为农村富余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创业平台,有力的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宁陕县人社局深入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大力拓展个体私营经济和服务业就业渠道,积极组织开展企业用工信息采集、“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规范操作程序、提高补贴标准,启动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政策,优先解决就业困难对象的就业问题,建立了就业困难对象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了行政主管、就业服务、社会监督的就业服务工作体系。近年来,累计开发就业岗位4000余个,年新增就业700余人,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2%以内,就业范围不断扩大。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800余个,扶持619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兑现岗位补贴900余万元。挖掘公益性岗位1300余个,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27个,帮助395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300万元,2800人成功实现创业。
      同时,宁陕县人社局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强化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创业培训。结合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以“订单”培训方式为主,开设客房服务、计算机操作、中式烹饪、大鲵养殖、食用菌栽培等各种技能培训。将培训班办到镇村组田间地头,把技能培训送到农民家门口。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和贴息规模,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全力做好进城落户农村居民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上半年,开展SYB培训850人,技能培训4000余人,职业培训7500余人。现已实现成功创业650人,直接带动就业122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6191人,其中有组织转移7665人,劳务输出创经济收入1.31亿元,实现纯收入1.66亿元。

      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民

      宁陕县人社局始终把解决“养老”问题作为切实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不断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围绕“统筹城乡惠民生、便民服务促和谐”的总体目标,通过完善制度力争政策统筹城乡实现人群全覆盖、延伸服务平台实现经办全覆盖等措施,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制度、人群、服务三个全覆盖。
      2009年初积极争取被列为国家级新农保试点县,同年10月1日在全市率先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2011年7月1日又启动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同年10月1日起将两种制度并轨运行,基础养老金统一提高到100元,至此,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县实现了城乡全覆盖。67岁的宁陕县筒车湾镇村民石玉国在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后深有感触地说到:“老两口一个月有200元,米、油、盐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省得向儿女伸手要钱了,老人有了自己的尊严。”
      为了确保新农保试点工作落到实处、惠及于民,宁陕县创新推行“三级书记负责制”,即县、镇、村三级党委书记为新农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县级领导包片带队驻镇、科级领导带队驻村进行政策宣传,直接负责本辖区内新农保各项工作。实现了责任有人担、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同时还注重部门协同和宣传工作,把政策宣传放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试点工作的始终,组织千名干部驻百村进万户抓宣传,讲政策;各镇、村组采取召开党员干部会、群众会、宣传标语、黑板报、新农保挂历等多种形式,将政策宣传到户,政策知晓率达到了100%。据宁陕县养老保险中心主任何忠平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城乡居民应参保对象4.1万人,已参保人数40841人,参保率达到99%以上;收缴保费2.5万人280余万元,完成年度参保续保任务的80%以上,上半年发放养老金570.76万元,累计发放养老保险2600万余元。
      为了更好的服务参保人,宁陕县采取招投标的方式选取基层网点相对健全的信用合作社作为银行代发机构,先后筹集资金50万元,为12个镇和6个村配备电脑等设备,在全县39个村(社区)建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便民服务站,安装助农取款机和POS机,覆盖全县98个行政村的村级网络信息平台初步建成,业务办理直达群众家中,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社保缴费、查询、转账、取款业务。
      宁陕县新农保的经验做法迅速被省、市普遍推广,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新农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劳动关系构建更加和谐

      群众的利益再小,也是人社工作的“第一信号”;而用人单位的“呼声”,也同样是人社工作的“风向标”。对此,宁陕县人社局局长余永军这样向记者阐述:“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应当是既要依法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要为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环境,实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双赢’”。
      近年来,宁陕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为建设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实效,切实维护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宁陕县人社局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依法对全县106个建筑企业、矿山、各大超市、宾馆等先后进行了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缴费清欠、劳动安全等进行执法检查,涉及农民工1245人,今年上半年劳动合同鉴定率达65%,共受理举报案件3件,为劳动者追讨工资30万元,法定期限内结案率100%。扎实推进监察执法“两网化”和信访维稳调处工作,截至目前,劳动监察“两网化”覆盖率达80%以上,接待群众来电来访1500余人次,办理各类信访答复件21件,近年以来,没有发生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群体或越级上访事件。
      2010年12月20日,几十名四川籍农民工向宁陕县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诉称森林大酒店建筑工地施工单位拖欠其工资。宁陕县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联合县公安局、县总工、县林业局,于  2011年1月13日,现场向被拖欠工资的105名农民工发放工资107万元。
      具体工作中,宁陕县人社局不断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积极推进仲裁院建设,建立推行庭外调解制度,今年以来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1件,其中调解结案9件,裁决结案1件,不予受理案件1件,结案率为100%,裁决率为9%,为双方当事人挽回损失43.6万元,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扎实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结合宁陕实际,紧紧抓住引汉济渭和西成铁路建设机遇,集中安置梅子镇、四亩地镇、新场镇农民进镇落户,引导农民就地转移就业。今年前6个月,全县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594人。

      实践证明,每一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创业的困难和艰辛,也有着成功的喜悦和欢愉。宁陕县人社局“一班人”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进取与奉献,谱写了人社事业发展的精彩篇章。我们坚信,有这样一个想着群众、为着群众的团队,有这样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干部队伍,宁陕县人社局的工作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让群众更加满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