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紫阳县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紧扣主题扎实推进

    作者:未知 时间:2006-03-01 09:02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紫阳县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首要位置,始终坚持边学边改、立学立行,切实为基层办实事、为群众解难题,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激活力,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学习动员阶段,结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把有关的政策法规、发展思路、茶桑畜实用技术作为党员学习重点,号准一家一户贫穷的脉,开好一村一户致富的处方后“对症下药”,在群众中树立“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脑袋”的思想,让每个党员都能参加学习 。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照先进性要求,对照群众的期望,认真查找并解决自身存在问题。深入开展“三大工程”活动(旗帜工程、素质工程、四培养两示范工程),着力抓好“五个好”村级党组织创建工作,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23个,培训村支部书记和骨干党员6500人次;通过新建一批、改建一批、划转一批,共建一批,使全县212个行政村都有活动阵地,保证了农村党员学习有课堂,听报告有会议室,开展活动有场所。同时不断加强村级组织阵地规范化建设,使其成为学习中心、议事中心、服务中心和文化中心。县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向农村党员发放《紫阳县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辅导读本》3500余册,派出681名德才兼备的机关干部驻村指导,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以重学一回党章,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开展一次民主评议,转化一批后进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帮助一些党员加强纪律观念,解决党性意识薄弱问题。继续开展 “四培养两示范工程”,在党员中培养发展绿色产业建设标兵和带头致富能手,在绿色产业建设标兵和致富能手中培养发展党员,在优秀的党员致富能手和绿色产业建设标兵中培养选拔村组干部,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培养发展绿色产业的先进典型,建立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大力实施“素质工程”,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15次,电视专题讲座8次,集中培训产业技术骨干1250人,发放科技资料3.5万份,让每一名农村党员都学会一至两门实用技术,提高自己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还根据无职党员的特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在参学的212个村级党组织中推广设立“政策宣传岗”、“科技服务岗”、“文明新风岗”、“治安民调岗”等十个岗位,由无职党员自愿选认,解决无职党员服务群众缺少平台的问题,使无职务党员找回责任,广大农村无职党员真正达到“无职有责,有岗有位,有位有为”。
    送温暖,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县委在党员中开展了“永葆先进性,党员送温暖”主题实践活动,认真做好扶贫济困工作,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全县党员干部纷纷与贫困农户结成帮扶对子,深入田间地头,走访了解困难家庭及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通过捐款捐物、走访慰问等形式,把党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据统计,春节前后,我县各乡镇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次数762次,参加活动的党员3256人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党员户2563户,慰问款物折合金额22万元,为困难党员、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2540件。
    增潜力,解决农民致富瓶颈问题。针对农村群众普遍存在的“缺资金、缺技能、缺知识、缺路子”问题,全县开展了“找突出问题办重点实事”、“访困难群众送温暖爱心”、“访回乡党员谋家乡发展”、“集民众智慧建设新农村”内容的“四大主题”活动,通过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扶资、扶智、扶项目,组织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送法律下乡,广泛开展农技讲座、街头咨询服务活动,培训农村党员和群众23000人次。同时,结合当前春耕生产和春茶采摘,组织县茶叶局、林业局、农业局、科技局技术人员组成科技服务团,巡回到各乡镇指导农业生产,县涉农部门400多名农技人员与1200多个产业大户结对帮扶,定期指导。有计划的组织农村劳务输出2万人。
    顺民意,解决广大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为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五个目标,把先进性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紫阳县各级各部门干部纷纷沉下身子,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集中从解决农村“行路难、看病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致富难等“六难”问题入手,让每一户农家都得到好处,受到实惠。县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始前,就组织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13500份,收集了诸如村容村貌不整洁、就医难、上学难、行路难、用水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重点问题。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县委召开涉农部门联席会议,实行解决问题派单和销号制度,任务层层分解,要求相关单位限期解决。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启动建设了12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以示范村带动中等收入村和贫困村加快发展。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实行县级领导负责联建包抓制,并抽调工程设计和施工骨干力量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将各项建设任务已逐项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投入1106万元将西北五省会馆和全国富硒茶观光园所在地的向阳镇营梁村建设成全省旅游品牌新村。该村将集中搬迁29户建设明清仿古民居,搬迁83户建设瓦板房特色民居,修建并硬化进村到组入户公路10公里,改造农电网8杆公里,建设饮水主管道7000米,安装有线电视100户、固定电话80门,路傍和庭园绿化植树2万株,建设沼汽池60个。发展丰产密植茶园3000亩,生猪养殖1300头,蚕桑喂养1000张,退耕还林2000亩。培训种养殖技术能手200人,茶叶手工制作、茶艺表演、民歌演唱、宾馆服务等旅游服务从业人员100人。各乡镇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狠抓以村级公路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村级公路120公里,新修村级公路42公里,新修便民桥15座,维修堰渠18000米,新修堰渠7500米,新建水窖180口,改造电网65杆公里,极大的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和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深受群众赞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