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旬阳县通过建立人才保障、培养、使用三项制度,积极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不断推动“人才强县”战略进程。
建立人才工作保障制度。一是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年初对全县人才工作进行部署和规划,年中交流各成员单位人才工作开展情况,提出下阶段工作设想,研究人才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年终对全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不足或需要解决的问题,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认真的检查分析,提出努力方向,使人才工作扎实稳步推进。二是成立人才发展关爱基金。人才基金的成立为留住人才不断发展壮大人才队伍提供了重要保障。三是建立人才工作考核制度。县委将人才工作纳入全县的目标考核范畴,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行业人才主管部门人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人才工作不力的单位一把手进行严肃追责。
建立人才开发培养制度。一是突出发展需求抓开发。立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开发门类多样、适销对路的新型人才。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开发人才。抓好烟草、黄姜、魔芋、蓄禽养殖、设施蔬菜等主导产品的开发种植和深加工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批素质较高、带动力较强的“土专家”、“田秀才”。围绕非公企业发展开发人才。根据县内各大非公企业对高素质工人和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集中开发技术人才、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组成的梯级人才队伍。围绕劳务输出开发人才。大力开发培训建筑、运输、家政、维修等多行业、多层次的劳务人才,加快由“体能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引导力度。加大“课堂培训”力度。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依托县职中、邦刚职校等职业技能学校,开设“人才理论实践培训班”,年培育出一大批建筑、电工、烹饪、焊工等技能人才2300余人。开创“基地培训”模式。推行“人才+基地+园区”的培训模式,组织“土专家”、“田秀才”、能工巧匠等各类人才到大北环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态工业园区、科技示范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等19个实践培训基地,分类开展“红色”爱国主义教育、“蓝色”工业技能培训和“绿色”农业技术培训,提升人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建立人才流动使用制度。县委针对县域人才的特点,根据各领域的人才需求,促进优秀人才向迫切需求的岗位流动。一是派党政机关人才到企业指导工作。从县直机关和乡镇共选派122名党建指导员到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指导非公有制企业扎实有效的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二是党政机关人才到农村指导工作。从县镇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355名同志到农村党支部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和经济发展指导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后进村党支部的晋位升级。三是农村优秀人才到党政机关工作。近两年,该县先后从村干部、农民、工人人才中招录了6名公务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