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滨 > 正文内容

    升级再出发 扬帆正其时

    汉滨区五里工业集中区发展纪实之一

    作者:付波 陈茅 时间:2013-12-11 11:27 来源:汉滨区【字体:

      编者按:近年来,汉滨区紧扣“统筹城乡、富民强区”主题,围绕“川道建园区、两山建基地、集镇建社区”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五里工业园,通过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使园区成为汉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引领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带动汉滨步入后发赶超的快车道。近日,本报将陆续报道园区建设四年来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实践和新成就,展示汉滨人不懈奋斗的新时代创业精神和实干精神。

      月河坝云飞浪卷,古金洲潮涌不息。
      在月河川道这片热土上,一个新型现代化循环工业航母——汉滨五里工业集中区正从这里拔锚扬帆。
      2009年6月,省中小企业促进局的一纸文件使汉滨工业发展迈入历史新阶段。
      2011年,经过两年筹备,五里工业园正式命名并得到省、市批复。
      2011年8月,园区管委会人员全部到位,一场加快城乡统筹进程,奋力实现跨越发展的战斗在汉滨悄然打响。
      2013年10月,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30亿大关,实现了三年翻三番,升格为副县级建制的五里工业集中区……
      回首集中区发展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四年来,汉滨区紧扣市委、市政府“一体两翼”发展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科学承接、创新驱动、集约发展、稳步增长要求,努力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等诸多困难,白手起步、负重奋进,在机构组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及投融资平台搭建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勇于真抓实干,走出了一条科学的发展之路。正如市委常委、汉滨区委书记陈勇所说,“建设工业集中区是汉滨突破瓶颈制约、打破工业短板的利器。我们要通过园区建设,加速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或社区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科学发展和转型跨越步伐,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

    科学规划,绘就工业新版图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五里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再次点燃了汉滨人的工业梦。科学的发展规划、明晰的产业布局夯实了园区发展的创业之基。
      “规划建设之初,我们首先是破题如何通过园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最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汉滨区区长王孝成说。从建园伊始,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设计的思路透射着汉滨人的智慧。随着2010年5月园区控制性详规的出炉,园区建设向着体制完善、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现代工业示范中心方向迈进!
      按照功能定位,园区兼顾富硒资源开发、循环工业、物流集散等十大功能,通过建设过亿企业,发展上市公司,下大力气壮大汉滨富硒食品、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生物化工、制造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在产业布局上,按照“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产业集聚”总体要求打造的总面积6.14平方公里的新型材料园、创业园、物流园及综合园四大版块已初具规模,新型材料园承接汉滨绢云母产品等新型材料开发利用,创业园已成为汉滨富硒资源开发的热土和对外推介的发射台,物流园承载安康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物流汇聚发展,综合园将成为小微加工行业发展平台和陕南最大的现代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在园区配套上,充分结合市、区、镇发展规划,水电路桥等基础建设形成了庞大的园区立体网络,居住、休闲、购物、教育、医疗、管理、银行、税务、邮政、通信等生活配套功能逐步完善……
      科学决策迸出发展火花。四年多来,汉滨各级赴外地参观考察,到上级跑政策项目,请专家踏勘设计……随着集中区的建设,一个集经济辐射带动、劳动力转移与培训、城乡一体化示范和农村城镇化示范为一体的安康经济新的核心增长极初露锋芒,一个陕南最影响力的现代工业园区之一正从这里起跃……

    集聚发力,开拓产业新领地

      随着2011年6月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和划分正式发布,生态安全的使命对全市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历史要求。几乎是一夜之间,月河川道顺势成为全市最大的、最具活力和前景、更是唯一的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正确的决策,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优质的模式以及国家的宏观布局,让五里工业集中区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大磁极。
      来自江苏扬州的刘勇在康兴物流一次性租了15间厂房从事PET瓶回收粉碎生产,为国内化纤加工企业提供再生原料。“全市月产废料总量超过1500吨,现在国内市场很好,而且安康以前没有专业加工企业,我们早就想来。园区交通便利,水电路齐全,标准化厂房,我们的设备拉来装上就能生产。不到半年,我们的月回收处理量已达到20多吨!”
      康兴物流地处物流园窗口地段,占地100多亩,目前,园区已投资1.2亿元用于标准化车间及基础建设,已建成标准化车间143间。康兴副总江山介绍,“按照管委会要求,我们承担打造一个专业行业物流平台的任务,为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小微企业提供一个聚集发展空间;我们本身就是一家再生资源利用回收的专业公司,所以率先开辟了废旧轮胎、硬塑料、废铁等3条生产线,希望带动、吸引更多同行向这里汇聚。而且,康兴是行业物流基地,同行基本不用专门跑网点,各终端的废料自然向这里集中,现在已入园12家小企业!”除了康兴,物流园还吸引了福康塑料等多家企业入驻。
      同物流园一样,创业园以富硒资源开发为主题,吸引了正森食品、杜氏面业、谷雨科技等13家专门从事富硒资源研发产销一体的企业落户;在综合园,由湖北正英集团打造的朝阳产业城已建成5万余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园区干道、承重航车、仓库装卸平台及防水雨棚等基础配套全部到位,海尔集团、市烟草公司等企业先后入驻,海尔集团一次租用了8000平方米厂房,把这里作为辐射陕南三地最大的产品中转站;新型材料园前期筹备工作正加紧进行,横跨月河、连接园区的大桥已立项,到管委会咨询、签订意向的企业络绎不绝……
      “随着园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已开始发力。目前,入园企业已达到72户,建成投产51户,在建21户。业主正是看中了安康的市场空间、园区便捷的交通、优越的区位及明晰的产业布局。”管委会主任唐志玖介绍。

    链条延伸,打造发展新天地

      完整的产业链是支撑工业发展的命脉。
      “现在我们已经有PET瓶、利乐盒及易拉罐等包装的18个品类饮品上线,推出核桃、花生、雪梨等多种口味,主打咱汉滨富硒核桃饮品!”在正森食品生产车间参观,董事长柳胜才边走边介绍。
      2011年,区委、区政府提出在两山建设百万亩林果基地,正森率先扛起大旗,成为汉滨富硒食品产业链的核心力量!“产品的口味、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现在咱汉滨的核桃还没进入丰产期,目前我们只是小批量收购本地核桃,主要用料都来自新疆和山西,生产成本很高!所以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原料基地,完善产业链终端,才能降低生产成本,给产品挤出利润空间。等咱自己的核桃开始供料后,我们将提高产品中核桃油的比例,那样味道更醇!”柳胜才一边请笔者品尝脂香四溢的核桃奶,一边介绍。正森目前已经在洪山、石转、牛蹄等镇建成1万亩标准化富硒核桃基地,在建3万亩,将来要发展到10万亩,公司专门聘请了知名农艺师、高级林果技师在基地指导技术,并成立了汉滨区核桃产业总合作社。“核桃一身都是宝,以后,我们还要开辟核桃油、核桃粉、核桃壳竹炭等多条生产链,真正把核桃做成咱安康的大品牌!”说道这,柳胜才不胜自豪。
      和正森一样,康兴物流的产业链也正逐步完善,对下,聚合了全市308家废旧回收站终端,对上,每个回收加工区域各自形成销售网络……杜氏面业的两条生产线日产富硒挂面30吨,仅市内就有300多个产品直销网点,带动了本地农副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5大类30多种产品更使安康的魔芋、葛根、菠菜、西红柿等富硒农副产品随着小小挂面远销西安、新疆等地,驰名省内外……从原料基地到专业协会到加工企业,再进入完整的销售网络,汉滨工业产业链正随着园区的发展不断完善升级!

    推动发展,开启跨越新航程

      推动跨越发展是建设工业园的终极目标。
      采访中笔者最关心、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们公司聘用了多少当地员工?对汉滨发展有什么拉动作用?”
      “集中区的建设和各类产业链的逐步形成,迅速推动了安康富硒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扩张!”汉滨区副区长荆钟说。
      随着园区的发展,企业用工、园区周边的服务业、建筑业及两山林果园建设等都需要大量劳动力,由于园区毗邻镇区,大部分产业人口的居住生活将在镇区解决,这也加快了集镇建设;而新型集镇社区的火热建设,既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更为循环工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储备了源源不断的新型人才和劳动大军;随着汉滨百万亩林果园的建成,工业发展的原材料基地群正逐步形成。在正森、康兴、杜氏等企业的带动下,汉滨的富硒资源和生产企业在产业的发展升级中激撞出最绚烂的火花,园区的发展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比重,催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了城镇化发展。“我们和每个企业都签订优先解决就业协议。据粗略统计,四年来仅园内企业各类用工就已达到5000多人!”园区综合办主任叶明波介绍。
      四年的发展实践使五里工业集中区项目建设数量和规模迅速膨胀,产业实现了由小规模、低产出向大规模、集群化和产业化转变,一个庞大的循环产业网络正在形成。截至10月底,园区入驻企业72户、工业总产值达到31.2亿元,工业增加值达8.95亿元,分别占区属工业的36.44%和36.61%……如今,五里工业集中区已成为汉滨工业经济新的亮点和新的增长极,为实现汉滨崛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奇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