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条条好消息相继从汉滨区五里工业集中区传来:全国顶尖的PET四合一、易拉罐和利乐盒三条饮料灌装生产线在正森食品建成投产,能容纳近百家中小科技企业的正英朝阳产业园一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年产万吨精细胶粉生产线在康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成投产……这一系列成果,标志着五里工业集中区正在转型升级中快速崛起。
“科技引领、人才支撑、市场保障是工业经济得以快速扩张的三大要素,只有牢牢把握这几点,工业经济才能从起步到腾飞!”汉滨区区长王孝成在全区经济运行分析会上要求。近年来,汉滨区五里工业集中区正是牢牢秉承这样的理念,紧抓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和创新人才聚集优势,不断开拓市场,加速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集群,逐步走向了全市转型升级的前列。
科技引领,推动园区发展步入快车道
重点骨干企业的成长使“科技”成为五里工业集中区发展的关键词。
安康康兴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里的我市首条年产万吨精细胶粉生产线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日处理50余吨废旧轮胎,从胎圈剥离、破碎、破胶、细碎到振动筛选、磁选,整个纯胶粉生产过程实现全自动化,产品远销省内外;基地内的PET瓶回收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全市九县一区308个收购点,年处理废旧PET瓶达600余吨,经过五道工序后销往杭州作为制衣纤维的原材料;正森食品依托安康的富硒资源,聘请专业团队组织配方在线生产和经过4道设备消毒工序的富硒核桃乳、乳酸菌等饮品畅销省内外,这一项项创新成果的推出,使得园区内的企业在全省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
除了这些科技型“小巨人”企业,集中区还聚集着一大批富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幼苗”,如致力于富硒食品的杜氏面业,研发出对人体有益的富硒御膳面和富硒魔芋面;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吹膜机组JCM-3200的福康塑料生产的宽6-12m,厚0.004-0.18mm的各种农用膜,已完全满足全市农业生产需求;生产高频变压器的辉烨电子长期和苹果、松下等知名企业保持合作……这些手握自主创新成果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集中区快速发展的生力军。
如果说企业是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那么产业集群无疑是转型升级的核心载体。立足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新”,集中区积极推动一批占据产业高端、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其中,总投资1.2亿元的正森食品有限公司项目填补了我市富硒核桃加工的空白,主要技术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部生产线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新增销售额5亿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总投资30亿元的正英朝阳产业城,将建成市场交易、物流仓储、标准化厂房和居住区等四个区域,每年可为近300家企业提供服务;新型材料园建成后,将承接安康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形成新型建材产品的产业集群……
园区管委会主任唐志玖告诉我们,“目前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加速在园区内崛起,使园区经济总量明显增大,产业布局明显优化,优势产业支撑力明显加强,园区正逐步成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引擎。明年我们除了要巩固扩大已有产业外,将继续促使各产业进行创新,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入驻集中区,从而使集中区工业总产值再上新台阶。”
新型人才,驱动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
“尽管经过几年发展,集中区产值逐年翻番,但对有限的土地资源来说,在现有存量空间上提质增量,显得更为紧迫重要!”汉滨区副区长荆钟说。基于此,集中区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通过园区的“二次创业”和升级发展,确保集中区从建标准化厂房“经营资产”到创优环境吸引人才聚集,集中区在踏上升级发展的路上,不断探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加速转型升级?对此,汉滨区给出的答案是:以人才为第一资源。区委、区政府紧抓引才、育才、聚才三个环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整个集中区科技人才总数已突破100人,专业技术人才4000余人,占整个集中区人才总量的90%,充分发挥着科技引领作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科技集中区”行动计划,为企业发展、产业转型、社会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这一连串的“组合拳”,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
康兴物流领导在安装设备过程中发现了段四虎是胶粉行业不可多得的人才,经过多次洽谈,终于高薪将其聘为基地胶粉厂厂长,问及愿意来的原因,段厂长告诉我们,他看好康兴胶粉,更看好集中区的前景,所以只要公司没有其他安排,他会一直干下去;正森食品则与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陕师大食品与工业研究院院长田成瑞教授和他带领的12名研究生团队合作,专门负责产品研发,还派两名研究生常驻开展课题研究,公司还与田教授带的研究生签订了就业协议,在他们毕业后优先进入正森担任高级工程师,从薪资、住房、发展各方面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同时,正森还积极与北京汇源集团接洽,现已初步达成合作协议,有望近期签订合作意向;杜氏面业、自坤油脂、牧美食品等企业也在积极进行着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其他企业也纷纷结合实际制定了自己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路线图,在这当中,科技型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
创新理念,拓展入驻企业市场新空间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管理、技术落后导致市场萎缩以致被淘汰的企业。”管委会主任唐志玖说。
入园企业在寻求科研突围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饱和、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发展瓶颈,也在不断调整步伐,或研发新产品或开发新项目,以帮助企业焕发生机。针对部分企业产学研对接不上、国内技术跟不上企业发展项目等问题,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建议,企业可根据自身的项目需要,联系高校合作有针对性地研发实际所需的课题,从而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率,解决项目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而扩大市场份额。
“只有提高产品的开发能力和基础技术,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企业才能做大!”正森食品董事长柳胜才说。科研不能单靠企业自身,正森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产品研发,依靠设立研发中心、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引入先进技术,通过产学研、引进技术等‘借脑’手段,实现技术不断革新,以独特的研发方向追赶国内最先进水平。在市场方面,正森在全市范围实行统一直销模式,建立了300多个直销网点,在市外、省外建立一级代理商,并对其统一培训,还做到了不用代理商准备仓库,由公司直接配送到消费者手中;不占用代理商的资金,实行售后结账;做好三个月调货期,三个月无法销售将由公司无条件收回……基于此,正森迅速打开了以汉滨为原点,三个半小时车程为半径的市场。
“将来的竞争不可能是纯粹的低成本、大批量竞争,我们必须走出去才能占据主动。”康兴胶粉厂厂长段四虎说。为打开销路,他把自己的产品送往省橡胶检验中心进行鉴定,随后带着员工和产品以及省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从省内到省外,一家家洽谈,终于打开销路,现已经拥有了固定客户。
目前在五里工业集中区,依靠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发展的企业越来越多,并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中,集中区管委会积极做好科技型企业扶持培育工作,不断加大科技型企业的认定力度,动态掌握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扶持培育工作,全力指导有意向的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对“小巨人”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帮扶,培育“杀手锏”产品。
截至目前,整个集中区累计建成投产科技型中小企业51家,在建21家。集中区正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抓住机遇,把握市场,以质量取胜,以服务取胜,全力以赴,做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逐步走出了一条独有的发展创新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