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巴山腹地的岚皋县,经过春风春雨滋润的山川、河流、田野、树木已勃发出昂然生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他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走在了前列。
“农家乐”乐农家
四季乡是离县城最近的乡镇之一,“农家乐”的生意十分红火,也乐透了农家,“杨家院子”就出了名,“三彩农家乐”的主人和四季乡的乡长一同被陕西电视台的青春都市栏目邀去作了专题节目。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亲笔为他们题写“杨家院子”的院名。现已成为岚皋县“农家乐”的一个品牌。今年,县上决定把杨家院子所在的长梁村建设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示范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如今,像杨家院子“农家乐”一样有名气、有特色的发展产业的村子比比皆是。南宫山脚下的宏大村既占地利又占人和,他们依托旅游景区发挥优势,办“农家乐”接待游客,加工山野菜、制藤编工艺品、手织衣帽鞋垫当旅游商品买。滑竿队、马帮队、导游员挣游客的钱,短短两年时间收入翻了倍,人均纯收入由1300元涨到了2500元。城关镇的“三刀”(砖刀、豆腐刀、屠宰刀)村,“三匠(泥水匠、木工匠、修车匠)村”,横溪乡的养羊村,民主镇的养鸡村,堰门乡的蚕桑村、商河乡的蔬菜村、官元镇的劳务村、孟石岭乡的板石村,他们都因地制宜,参照市场需求,科学的发展特色产业,在生产发展上找准了着力点,选准了生财点。据统计资料显示,有特色产业的村人均收入都超讨了2000元。
在“乡风文明”建设上下功夫
花里镇界梁村这个不太起眼的小村,却在2005年12月全国表彰的文明创建“先进村镇”榜上有名,这是岚皋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首个村,也是该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常抓不懈,乡风文明的一个缩影。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该县通过实施“百里精神文明长廊工程”建设,延207省道7个乡镇、27个村、35个部门积极参与建设,总投资1300万元,对沿线800余户的住房进行了“穿衣戴帽”。公路沿线的绿化实施了“百里竹林护岚河”工程。制作了旅游宣传牌、法制宣传栏、读报停。在全县开展农村“文明白”评选活动.有37800余户农户参评。不断丰富精神文明五大创建内容,开展公民道德进万家、绿化美化进万家、科技文化进万家、文明新风进万家“四个进万家”活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至今,全县共有38个衬获得“文明村”称号,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11个,县级23个,被命名的文明集镇8个,文明院落58个,文明户标兵610个。
新村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来到荷花山庄这个诗一样的名字画一样的风景的地方,你会被眼前的景象感到惊讶,房屋建筑一派既蕴涵了欧式情调又吸收了川西风格,大片的藕田关满了水,被春风牵起涟漪,再过上一段时间便是菏叶满田荷花香的江南美景。
走进王军家,两层小楼整洁、宽敞、明亮,全然感受的现代气息,大彩电、冰箱等家电应有尽有。他向我们介绍了荷花山庄的情况,新建的山庄居住的22户人家103人,其中19户人家,是去年镇上实施生态工赈移民工程,从海拔1000米以上的蜡烛村五组搬下来的,镇上投资50多万元,国家扶持30多万元,自己投入了一部分,现在这个山庄的人畜饮水、用电、有线电视,电话实现了“四通”,建起了公用的标准化圈厕,过去那种污水乱泼、柴草乱堆、鸡鸭乱跑、粪便乱拉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山庄的干净整洁在全镇是数—数二的。
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县坚持条件好的村要锦上添花,相对落后的村要雪中送炭。佐龙镇青竹村,过去是全县“三不通”的贫困村,全村140户620人居住在两山对峙的夹沟里,唯一通向外界的出路被湍急的岚河隔断,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难点村之一。在市、县计委的帮扶下,先后争取以工代赈资金73万元,建起了104延米的岚河大桥,修通了4公里的村级公路,架设了输线电路和通讯线路,建桥、通路、通电,为村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项目是彻底解决村容整洁的重要途径,全县扶持资金500万元在中低山的佐龙、晓道、城关、蔺河、民主、花里等乡镇50个村1200.户建起了沼气池,既节省了电费,又充分利用了农家肥,还清洁了庭院环境。 管理民主的精神渗透在所有大事小事上 蔺河乡光明村,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之优,这几年以跨越式的速度加快发展,一举成为岚皋县远近闻名的几个富裕村之一。在探询它的发展履历时,惊喜的发现,该村正在探索的民主治村的“新政”正在悄然推行。
去年村上新班子上任后,提出了“亮‘政’于民、还权于民”的民主治村目标,为每个村民小组建立了明细账,细化到每个村民小细.有多少面积的公用地,有多少村组积累,有多少固定财产等。就连各村民小组耕地面积的使用、调整及村民宅基地,情况也进行了精确统计。这些账目在经过村民代表审核后,张榜公示,村民无村支书刘修兵告诉我们,现在村里小到买什么茶叶,大到上什么饭馆招待客人,村民都有知情监督权;而村民们看到村里办事能放在桌面上,村里事自己知道多了、,因此也就怪话少了,理解支持多厂。光明村人的素质较高,村民对村务的“参政议政”要求更高, “村集体资产的处置”、村干部报酬”、“土地征用转让补偿和分配”都是民众关注的焦点。现在这些事情的决策都要过“大家说了算”的关。年终工作总结,村上先刀民主评议会,干部自我评价,自己打分,然后村民代表进行评议,再由集体定性表决,基本形成了“干部做得好不好,群众出来说公道”的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