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岚皋,一派繁忙景象,乡村公路建设热火朝天,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村劳务输出井然有序,涉农二三产业异军突起。“一号文件”如一缕春风,催生了该县农村经济的“百花竞放”之势。
打牢发展的“基石”。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该县除继续加大农村专项扶贫、实施好“移民新村、扶贫重点村”建设工程外,县直所有实力较强的部门,今年全部调整到西片“一对一”帮扶。同时,组建第二批农村产业工作队进村驻组到户。扶贫办争取资金50万元启动6个高山生态移民新村,1000余人将搬出深山到河川,告别茅房住砖房。交通部门以“村级公路建设年”为主题,新修、改造、拓宽村级公路160公里,另一条出境公路岚紫路建设正如火如荼。
把握调整的“风向标”。该县坚持按照市场取向确定种养结构,市场前景好、农业收益高的品种就多养、多种。城关镇四坪村结合市场需求,在稳定黄姜面积的基础上,瞅准新兴产业金银花进行大规模种植,以此带动全镇。目前,该镇已合理有序种植金银花300亩,其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00余亩。与此同时,其他16个乡镇都确立了科学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独特的“一村一两品,一乡一两业”模式。
积极培育“1.5产业”,即做农产品的初、深加工。现在,该县已推出了红光魔芋干、官元红香米、民主榨溪粉条等一系列知名品牌,实现了农产品由量到质的新飞跃。
打响“劳务输出”一张牌。该县始终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实行先培训、后输出的办法,不断提高各类外出务工者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了劳务大军的有序健康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已实现劳务输出2.3万人。
至4月21日,各项工作总体进展平衡,呈现出部署早、上手快、工作实起步好的特点。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提高,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6万亩,确保全县自产粮食6.5万吨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魔芋、畜禽养殖、中药材稳中有升;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势头良好,一季度完成投资1.3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