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委、县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全方位打造营梁、金石、北坪、前河、焕古、兰草、七里、塘么沟、林本河和五郎坪10个新农村示范村,以稳步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建设目标上,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示范村达到“八个一”,即:一个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建设规划,一项特色鲜明、产业收入占70%以上的支柱产业,一个文明和谐、具有民俗特色的居住环境,一条晴雨通达、到户率达80%以上的连户道路网络,一套安全卫生的饮水设施、自来水或自流水通户率在90%以上,一个符合规定要求的村级小学、村办公室、村卫生室、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体系,一个富有活力、发挥作用的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等新型经济组织,一个奋发有为、群众拥护的村级班子。示范村农户达到“五个有”,即:有一套砖木或砖混结构、人均20平方米以上的舒适住房,有一项占家庭收入80%以上、人均收入居全县上等水平的致富项目,有一两项实用的种养业或务工等致富技能,有一条齐全、卫生、畅通的供排水设施,有一个功能完备、人畜分离、相互配套的圈厕沼园设施。
在建设规划上,按照“合理布局、分类指导、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的原则,坚持以绿色产业、庭院经济、特色民居为着力点,突出产业发展和水、电、路、电视、电话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事业发展三大重点,做到与产业开发、生态移民、小集镇建设和紫阳风情旅游相结合,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村组农户、结合村情户情、统筹安排、整体规划,特别是产业规划项目覆盖面要大,带动力要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一个适生区形成一个产业带。
在建设资金上,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以示范村为载体,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各类项目扶持资金,实行资金捆绑,实施整体推进,积极动员村民参与规划制定、项目实施和资金监督,广泛发动群众筹资投劳参与示范村建设,并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
在建设责任上,按照“领导包抓、部门帮扶、责任到人、一定三年”的要求,实行一名县级领导负责、一名乡镇领导驻村、一个部门牵头、几个单位帮建、一个工作组驻村工作的机制,10个示范村确定10个县直部门牵头、13名县级领导包抓、16个单位共同帮建,每个单位又落实具体包抓领导和2至3名驻村干部,协助乡镇共同抓好示范村建设,同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通报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和驻村干部到位情况,年终进行综合考评,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驻村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未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