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提高素质为目标,构建党员学习教育培训机制。一是做好“经常学”文章。建立一月一次的双休日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制度,同时,利用局域网、内部刊物、工作简报等资源,设立专门的理论学习板块,加强业余时间学习。二是做好“自觉学”文章。党员结合实际,制定个人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交流主题,在机关支部的业余学习会上进行“述学”,使党员学习由被动应付转为自觉行为。三是做好“深入学”文章。采取书面测试进行“考学”,民主测评、查阅笔记等进行“评学”,对党员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建立党员学习档案,合理运用考核评估结果,与党员民主评议、先进评比挂构,促使党员提高学习深度,提高学习效果。
二、以加强基层组织为目标,构建机关党建组织保障机制。一是深化完善“党内关怀”制度。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做到“惑时有人解”;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做到“平时有人访”;建立党内结对帮扶制度,做到“难时有人帮”。二是深化完善“双重管理、双重考评”制度。对机关在职党员实行居住地社区与所在单位党组织双重管理、双重考评的做法,由社区党组织确定其参加的具体工作岗位,记录参与活动情况并进行综合评定后向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及时将反馈情况纳入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的考核内容之中,杜绝“八小时”党员,使每位党员成为“全天候”党员。三是深化完善“星级考评,动态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机关党建“三四”工程活动,对创建工作实行分级考评、分类定星、公开评议、动态检查,与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相结合,形成机关党组织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以服务群众为目标,构建党员作用发挥机制。一是建立党员分类示范制度。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党员,根据自身特点,对照提炼的先进性具体标准,发挥好各自的先锋模范作用。对领导干部,进一步完善联系点制度,切实解决所联单位的实际问题;对普通党员,积极推行机关党员参与社区工作“一人一岗”制度;对窗口服务单位,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同时,继续抓好机关效能建设有关制度的深化落实工作。二是深化党员帮扶解困制度。深化“1+1”结对帮扶制度,完善节日走访慰问制度,对特困家庭、“三老”人员等进行经常性走访慰问,并提供培训、技术指导及物质帮助,使困难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四、以促进工作为目标,构建抓党建促发展的互动机制。一是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统一组织和分类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共性工作目标考核与特色性突破性工作目标考核相结合、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与社会发展指标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相结合等五个结合,发挥好考核的导向作用。同时,把机关党建作为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力度,增强机关部门抓党建的意识。二是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健全县委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县级党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探索乡镇党代会代表常任制,建立完善有关重大问题决策前协商、重大情况及时通报、为民办实事项目公开征集、重大事项听证、专家论证等制度,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