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季开学前夕,为提高全市学生营养餐实施水平,安康市教育局提前安排,周密部署,采取六项措施,确保今春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
优化供餐内容,改进供餐模式。要求各县区科学合理确定供餐内容和供餐模式,在学生营养、改善、干预上下功夫,学校食堂供餐要充分体现改善营养,确保肉类、鸡蛋、牛奶、蔬菜、水果等营养搭配;以加餐形式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要以鸡蛋、牛奶为主要内容,科学搭配食品供应的品种,丰富食品种类。
严格落实政策,提高实施水平。要求各县区严格按照每生每天4元、每学年200天实施标准为学生提供膳食补助,并只能用于学生的营养餐,不得用于食品加工、人员工资、运输成本等,确保膳食补助一分不少地吃到学生口中。
加强食品监管,确保食品安全。要求各县区把食品安全摆在首要位置,严格落实食品采购“四统一”等工作制度,对粮油等大宗原材料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运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认真落实校领导陪餐制度,严格执行供餐“黑名单“制,完善供餐、食品原材料供应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准入门槛,加强日常监管,从严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有郊防范食品安全。
加快食堂建设,提高食堂供餐面。要求各县区和学校要足额落实食堂建设地方配套资金,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相关项目和资金,将学校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倒排工期,抢抓进度,在今年秋季前全面完成食堂建设任务,提高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供餐面。
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要求各县区将财政补助资金纳入特设专户,实行动态监控,全额用于为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学生用餐,严禁用于补贴教职工伙食,坚决防止套取、冒领国家补助资金;加强资金审计,及时将资金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学生家长和群众监督。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采取家长社会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消除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将营养改善计划等同于“免费午餐”、由国家“全包”等误解,坚持建立营养膳食资金由财政和家长共同分担的机制,使中省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注重舆情分析,运用网站、微博、微信等现代传播手段,主动回应网民的问题,加强政策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