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石泉 > 正文内容

    石泉“对症下药”推动后进村转化升级

    作者:吴大辉 刘星 时间:2014-03-05 09:31 来源:石泉县 字号: 打印

      今年以来,石泉县按照配强班子治“软”村、维护稳定治“乱”村、发展经济治“穷”村、完善制度治“散”村的工作思路,集中开展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工作,不断提升农村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加强领导,强化培训,配强班子治“软”村。以领导班子建设为关键,打破地域、身份界限,采取公开选拔、组织下派等方式,从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能手、在外创业能人中选派优秀人员到后进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探索推行农村党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模式,试点推行邻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后进村党支部书记做法,努力破解少数后进村党支部书记难选的问题。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对后进村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一次集中轮训,对在职不在岗、在岗不履职、履职不尽责的村党支部书记及时进行组织调整,不断增强村干部为民服务的自觉性。
      建好阵地,完善功能,维护稳定治“乱”村。在深入调查摸底、综合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将全县28个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村列为项目建设村,每个补助6.75万元的建设资金,统一配备1万元的办公家具。同时将全县6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狭小、功能不全的村进行提等改造,进行适当奖补。在建设过程中,以方便党员群众办事、议事为原则,重点选择在公路沿线和人口集中的地方,并与警务调解室、便民服务室、村级卫生室建设有机结合,努力做到一所多能、一室多用,妥善化解村民纠纷,努力维护全村上下和谐稳定。
      壮大产业,夯实基础,发展经济治“穷”村。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后进村集中整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抓好“两个关键”,加快转化进程,稳固提升后进村整顿成果。一是抓特色产业发展。按照“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分别确定了蚕桑、养殖、烤烟、特色种植等不同发展思路,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措施,增强后进村“造血”功能,打造创业致富特色村。二是抓县直部门帮扶。按照党群部门联“软”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政法部门联“乱”村、执纪部门联“散”村的办法制定帮联计划,按照分类指导、分类施策的原则,分别下派党组织第一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和经济发展指导员。
      建章立制,规范运行,完善制度治“散”村。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严格落实村财镇管民理制度,下硬茬解决财务管理混乱、执行惠民政策走样、村干部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全面推行村级组织“五步三公开”工作法、村干部“三定三评三挂钩”和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职能,确保村内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结合实际制定符合村干部管理和绩效考核计分制办法,内容包括党员群众测评、工作完成情况、为民服务代理、按时值班情况、按时参加学习情况、参加会议情况、清正廉洁情况等方面,夯实工作责任,明确奖惩措施,切实规范村干部行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屈孝旭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