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石泉围绕“民生优先”主题,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夯实“县指导、镇负责、村落实”的留守管护服务机制,构建系统化、网络化的关爱服务体系,着力提升留守管护服务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双赢目标。
一是全面普查,完善信息档案。根据年度留守人员动态分布特点,各镇深入村组住户,扎实开展留守人员普查工作,以村为单位建立个人信息档案,以镇为单位建立留守人员信息库。强化留守人员动态管理,把留守人群中的病、残、贫等弱势群体作为重点对象夯实一对一关爱管护机制。二是创新载体,务实开展活动。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集中开展“真情提示、爱心结对帮扶、爱心访谈、亲情交流、健康服务、送科技、法律、文化、卫生下乡、社会治安整治等“七个”管护服务活动。依托县、镇、村三级便民网络窗口,切实为留守人员做好各种代办服务。以村(社区)管护中心为基础,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互助小组、联户关照、邻里关照、结对关照等新型关爱模式,促使邻里互助在农村蔚然成风。三是分类管护,丰富服务内容。对行动不便、智力不高的留守老人实行生活用品代购、就医护理、民生救助等方面的代办服务、跟踪服务和志愿服务,依托以建设的敬老院和农村幸福院,为留守老人提供基本居住、饮食、娱乐等养老服务。加强留守妇女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协调做好产业发展信贷、帮包生产物资代购及产品代售服务,强化创业信息服务,做好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为留守妇女就近就业开辟绿色通道,让留守妇女就近创业增加家庭收入;加强农村留守妇女“两癌”检查和救治救助;加强留守妇女心理情绪疏导,调试婚姻家庭关系,提供法律咨询、援助服务,切实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协会作用,努力减轻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把他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加强农村老年协会、老年活动室、妇女之家等阵地建设,组织留守人员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完善村级“三官一律”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村级社会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包联人对留守人员防汛、防滑、防火、防盗等安全管护责任,有力地保障留守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四是部门配合,形成关爱合力。县民政局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加大对留守工作的指导与督查,同时把留守人群中的病、残、贫等弱势群体家庭作为重点救助对象予以生活及医疗救助保障;县老龄办、妇联积极开展孝老爱亲、志愿服务、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弘扬家庭美德,提升幸福指数;县农业、科技、人社等部门加强留守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引领她们增收致富;综治、信访、司法等部门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为留守人员提供各种法律服务,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工作,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文化、体育等部门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留守老人和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医疗卫生部门定期免费为留守人员提供健康检查和咨询,关爱留守人员的身心健康。五是强化宣传,营造关爱氛围。各镇及成员单位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作用,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农村劳务输出人员自觉履行家庭责任和义务,遵守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编发留守信息稿件和留守工作动态,大力宣传管护服务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树立自强自立先进典型,动员社会力量积极为留守人员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维护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