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用“四实”写就“先进性”

    作者:董良军 李波 张修才 汪洋 时间:2006-04-12 08:30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汉滨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剖析

    在去年特大洪灾后的排危搬迁中,汉滨区陈家沟村村民李春燕建新房遇到了资金困难,村支部汪建国得知后,主动掏钱支援,他的做法让李春燕的几个兄弟深受感动,大家二话没说,帮着李春燕盖起了新房;去年底,茨沟镇老庄村贫困户谢辉秀意外受伤后,村上16名党员主动捐款为他医治,还为他送米面、送粮油,帮他解决生活困难;大同镇黄营村在建设通组公路时,村两委会一班人率先出资3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党员群众纷纷解囊,很快,通组公路建设顺利开工了…
    在汉滨城乡,一桩桩、一件件实事日益变迁着老百姓的生活,彰显着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凸现出广大党员在“四实”精神的引领下写就的“先进性”,更折射出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在实现新农村的既定目标和努力构建和谐汉滨的征程中所迸发出来的创业激情。
    学教春风拂大地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铺开后,作为一项新的工程和政治任务,各地在探索,汉滨区也在思考。该区地广人多,区情复杂,如何才能不留死角、保证学教效果?
    他们采取了 “五个一”等办法。很快,一张光盘、一本教材、一个宣讲团、一个事迹报告团、一个文艺演出队走进全区沟沟峁峁,200多套电教资料、17000多本《先进性教育读本》、10000余册《金州脊梁》悄然进入乡镇村组,以先进性教育要求、新农村“20字方针”等为主要内容的“明白卡”、“明白纸”纷纷发到每个党员手中。“我念你听,你说我写、上门帮教”解决了年老体弱、身患疾病、文化偏低党员的学习难题。晚上集中培训,化解了白天搞运输、抓产业党员的学教矛盾。电话联系督促学确保了外出务工党员的学教质量。广泛发动社会找、联系组织协助找、支委分工重点找、驻村干部上门找、动员家属帮着找、查阅档案定向找、亮明身份主动找,有效保证了教育活动的覆盖面。
    据统计,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区共编发简报1200余期、写宣传标语3500余幅、办板报和园地2500余期,在各类媒体刊发稿件120篇(条),组织文艺演出500场次,开展宣讲活动200余场次。各乡镇举办的返乡党员学习辅导小组为流动党员补课200余场次,组织务工返乡党员座谈300余场次,收集 “金点子”近万条。参学党员人数和党组织分别达17715名、820个。
    遍洒甘霖润心田
    我们党进行先进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汉滨区而言,就是要以‘四实’精神为准绳,为广大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办好事,让百姓得实惠……”市委常委、汉滨区委书记吴德珠的这句话道出了其中真谛。
    但是汉滨区情况复杂,矛盾集中,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作风,该区在干部中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 的精神,组织广大基层党员“把心打开、把事摆开、把话说开“,发放征求意见表5万余份、召开各类座谈会2000余场次、收回书面意见4.5万余条,深入查找问题,剖析问题的根源,征求意见面占参加党员总数的95%以上。
    解开了心结,工作中掣肘的现象少了,再不像过去“一步三回头”了。1020名驻村干部和基层支部开展的“送温暖、送政策、送科技、送法律、送文艺”等活动有声有色。“结穷亲、解民忧、受教育、促发展”活动深入民心。“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帮民富”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兴一方产业、帮一户群众、送一项技术、办一件实事、联一名农村党员致富户、调处一件矛盾纠纷”等系列活动让先进性教育结出累累硕果——
    活动期间,解决各类纠纷1520余件,新修乡村公路30公里、新修通村组公路150公里、硬化村组道路318公里、新建便民桥195座、新建集雨窖1.2万余口、建成人饮工程59处。投资2568万元建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学校排危5.5万平方米,141109名农村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向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卡10万张。先后走访2700多个贫困户、送粮40万公斤、棉衣棉被1万多件,发放灾民建房款和慰问金81万元。深入817个村走访老党员、老模范、军烈属320多户,为1000余名生活困难党员落实帮扶资金6万余元、粮食25500公斤、解决问题600余件。涉农部门发放科教资料1.4万份、光盘1180多套,政法部门发放法律书籍2万余份(册)。
    好风借力上青云
    如何构建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汉滨区在积极探索、寻找答案。区委、区政府仍然坚持以“四实”精神来衡量干部、教育干部、塑造干部、考核干部,积极建立领导抓点、干部领办、大户示范、项目带动的工作责任制。
    该区抽调千名干部下基层包产业、包项目、促发展、保稳定,落实34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工作点。实施村“两委”会干部素质工程,整顿软弱涣散的村级班子,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筹资397.7万元新建村级党员活动室237个,全区党员活动室建设公房化达100%。通过“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人才培养成党员”,在生活困难党员中开展就业培训班406期,培训党员15000多人,帮助356名党员实现了再就业,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以强化基层党组织为目标,建立起党员分类帮扶、党员服务承诺、党员形象监测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教育管理等制度,“素质提升、能人治村、阵地建设、凝聚力建设”四大工程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