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紫阳开展五大主题实践活动构建永葆先进长效机制

    作者:苟克乾 时间:2006-04-17 08:19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紫阳县结合第三批农村先进性教育实际,创新机制,选准体裁,开展五大主题实践活动,巩固和扩大了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实施“党员安家”活动,建立外出流动党员双向管理长效机制
    该县在总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在第三批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出台了《紫阳县流动党员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党员安家”工程。各基层党组织对辖区内的党员情况进行了一次“拉网式”集中排查,通过公告、信函、登门入户、电话通知、委托亲戚转达等方式寻查联系,建立台帐,做到了四清楚(所在位置、联系方式、基本情况、思想状况),全县共找出流动党员869人,在此基础上,本着“方便管理、党员自觉、属地管理”原则,及时将找回的党员组织关系予以落实。
    开展“三级示范,四个带头”农村党建活动,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党员帮助群众脱贫解困的长效机制
    该县实施农村党建“三级示范、四个带头”活动,即县委抓党建示范乡镇、县委常委带头抓;乡镇抓党建示范村、党委委员带头抓;村支部抓党员示范村,支委委员带头抓;党员示范村带头帮带3户群众。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和党员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充分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植了主导产业、培养了“旗帜”党员、造就了能人村干,构建了坚强堡垒。目前,全县主导产业项目已初具规模,有13个茶业基地乡镇,25个养羊专业村,8个烤烟基地乡镇,5个紫阳硒菇乡镇。全县现有茶园12万亩,茶业产量1500吨,产值5000万元,现有桑园10万亩,年养蚕6万张,产茧1850吨,产值2896万元,年养羊量已达12万只以上。广大农村呈现出“村村有主导产业,家家有门路,人人有活干,户户增收入”的喜人局面。
    开展“双万四个一”活动,建立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长效机制
    为增强党员干部的“双带”能力,我们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以“培育万名党员产业大户、万名党员帮扶万名困难群众;每名党员为困难群众落实一个脱贫项目、帮扶一项主导产业、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教会一项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双万四个一”主题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示范带动群众。这一活动受到了广大困难农户的普遍好评,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已有8200名党员参与此项活动,为农户提供各类致富信息420余条,每一名被帮户均学到了1门实用技术,提供了脱贫项目1000余个,建立茶、桑、养猪示范基地220个,带动11200农户。
    开展“党员承诺”活动,建立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该县在全县农村党员中开展“党员承诺制”活动,主要抓好承诺、示诺、践诺三个环节,党员结合设岗定责,带头作出切实可行的承诺,并将承诺的内容、实施措施以公告形式在村办公室进行公示,广泛接收群众监督。全县农村党员结合“双万四个一”主题实践活动,纷纷为农户承诺提供技术、信息等12000余条。部分老党员承诺搞好邻里团结、调节邻里纠纷、搞好治安维护、做好计划生育监督等力所能及的事,受到群众好评。
    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建立各级党组织落实管党责任的长效机制
    今年以来,该县把“三级联创”作为推进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由集中转向经常建设的重大举措,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实行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同时开展“旗帜工程”创建活动,对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分类排队确定创建目标。对“五好”党委和支部实行动态管理。凡有违反计划生育及对党建例行检查存在重大问题的,予以摘牌。目前,全县有20个乡镇党委达到“五好”标准,60%的村达到“五好”标准。软弱瘫痪的村级组织降到5%以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