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市教育局八条措施“拧紧”校园安全“螺丝”

    作者:毛军 时间:2014-04-18 08:46 来源:市教育局 字号: 打印

      时值春末夏初,高考、中考临近,市教育局结合当前校园安全形势,要求全市中小学校切实增强学校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八项措施抓紧抓实学校安全工作。
      切实加强安全教育。要求各县区、各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安康市教育局关于大力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以校园安全文化为主线,着力构建教育系统安全宣传教育新机制,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将安全教育作为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深入推进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确保每2周一课时安全课落实到位,使安全教育制度化、课程化、常态化。要求各学校要结合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防人身伤害、防溺水、防暴雨次生灾害、防雷电、防交通事故、防消防事故、防食物中毒、防森林火灾、禁毒、防邪教等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应急实战演练,切实提升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安全意识、心理健康素质和应急避险能力。
      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要求各县区、各学校要主动争取公安、交通、住建、城建规划等部门的支持配合,进一步加强接送学生车辆和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城区和国省主干线学校要合理规划和设置学校周边交通信号灯、警示牌、斑马线、学生接送车停靠站点等交通安全设施,深入开展校园“治堵”工作。要加大对承担学生接送的客运企业的监管,努力完善学生上下学接送服务,严格校车(船)与驾驶员的许可管理,坚决杜绝超载、超速、使用黑车(船)等交通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要根据辖区内道路交通设施发展和学生就学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保障方案,确保学生有车坐、坐上安全车。有关县区要按照市安委会要求,抓好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示范点建设,确保通过市上评估检查。
      加强学生防溺水安全管理。要求各县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积极配合水利、交通、公安等部门加强对水上安全的监测、预警和管理,在危险水域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安装完善各类安全警示标识、警戒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加强对河流、湖泊、水库、池塘及沟渠等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的巡防,着力构建安全“防护墙”。要健全“家校联动”工作机制,拓宽家校联系渠道,通过“安全大走访”、“防溺水巡逻队”、校讯通、《致学生家长一封信》、《防溺水承诺书》等方式,加强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及与家长的联系,全面落实学校安全工作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学生家长的监护责任,敦促家长切实履行监护人职责,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和事故防范工作。
      认真做好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要求各县区、各学校要积极配合食药监、卫生、工商、城管等部门,对学校食堂、校内商店、生活饮用水(桶装水)开展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指导督促整改。各学校要严格实行统一配送和定点采购,坚持索证制度,从源头堵住有害食品和物资进入学校,食堂不得向学生提供凉拌菜、豆角、发芽土豆等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要加强学校水源安全管理,防止发生水源污染和人为破坏等事故的发生。要按照《安康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4年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加强学生卫生健康教育,切实抓好学校、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和卫生保健工作。要严格落实校园食品卫生责任,严格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加强汛期安全管理。当前汛期即将来临,要求各县区、各学校要按照《安康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认真开展2014年防汛减灾警示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做好地震重点危险区抗震救灾应急准备工作的通知》和《安康市教育局2014年地质灾害安全预警通知》等文件要求,加强河流、湖泊、水库、池塘和地质滑坡等周边学校的监测和预警,在危险地域设置相关警示标识。各学校要加强学生应对恶劣天气和环境的安全知识教育,对重点地区、重点学校和重点部位进行检查,特别注意检查、密切关注低洼地带和地质情况复杂的区域,一旦发现事故隐患,要及时组织师生撤离,确保师生安全。
      坚持抓好消防安全工作。要求各县区要加强与公安、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指导督促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加强对教学楼、宿舍、食堂、实验室、体育馆、图书馆、校内商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及锅炉、电梯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并把日常防火检查巡查、建筑消防设备设施和安全出口特别是疏散通道是否符合要求等情况纳入检查重点。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有毒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风险隐患,确保不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
      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要求各县区教体局要充分发挥县区综治委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办公室的牵头作用,协调专项组各职能部门切实加强学校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确保学校人防、物防、技防配备到位,进一步规范校园警务室工作机制,增强安全防范和快速反应能力。协调并组织专项组各成员单位开展经常性检查与专项整治活动,及时、深入、细致地化解校校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以及社会之间的矛盾纠纷,加大对涉校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努力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提高综合治理成效。
      重视师德建设和学生心理健康。要求各县区、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大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师德教育。要严格教师考核管理,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师德管理问责制和奖惩监督机制,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行为世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坚决防范因师德师风问题引发的校园安全稳定事故。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缓解因升学、就业、学习、经济、家庭等原因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引导学生理性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要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科学评价学校的办学成效,力戒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努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屈孝旭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