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市扶贫局借势学教活动强力推进搬迁工作

    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刘年喜 时间:2014-04-18 17:27 来源:市扶贫局 字号: 打印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扶贫局坚持边学边干、边查边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学教活动作为提升工作水平的助推器,强力推进搬迁工作上水平。

    找准问题接地气

      “要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上认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自我警醒,对号查找”,市扶贫局党组书记、局长冉立新在学教活动动员大会上强调。为进一步理清避灾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搬迁办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代表评、学教活动督导组查等形式,深挖细找,查摆问题。学教活动开展以来,市搬迁办全体干部先后深入到镇坪、岚皋、宁陕、汉滨等县区,逐镇办、逐小区进行调查走访,深入了解群众愿望和基层意见。同时,结合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搬迁工作中反映的问题,逐条对照,先后共整理出反映搬迁对象不准、补助标准不高、困难群众搬迁难以及产业配套滞后等突出问题23条。针对存在问题,局党组坚持立查立改,提请市政府逐县召开点评会议,目前已先后在镇坪县、岚皋县召开点评会议,逐县制定提升水平的有效举措,着力破解工作难题。同时,市政府组织五个督查组,深入各县区,逐社区、逐安置点进行全面督查,进一步找准问题,定准措施,强力推进。在此基础上,市上全力开展集中调整规划、集中调查摸底、集中宣传动员的“三个集中”活动,落实今后3—5年全市避灾扶贫搬迁的对象、意愿、走向、需求等问题,逐户进行排队,摸清底子,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放大亮点可复制

      避灾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坚持把有业安置与搬迁安置同步规划,通过招商引资、能人创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兴办企业,建设园区和旅游景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在大胆探索中逐步形成了白河县仓上镇“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宁陕县皇冠镇“搬迁群众进社区,依托旅游促增收”、紫阳县双安镇“规模经营兴产业,农民就地变工人”等典型,被省上命名为“仓上”模式、“双安”模式、“皇冠”模式,在全省予以推广。为积极总结推广这些典型,市搬迁办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组织互相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让这些典型得到复制和推广。目前,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汉阴县浦溪镇五一村、镇坪县洪石镇五星村、旬阳县甘溪镇等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和避灾扶贫搬迁政策,引入民间资本兴业致富,在学习借鉴中提升了“仓上”和“双安”模式。岚皋县花里镇、汉滨区县河镇、宁陕县洞车湾镇等把搬迁、兴业有机结合,打造旅游景点,建设新型社区,进一步放大和推广了“皇冠”模式。市搬迁办认真总结提升,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安康市避灾扶贫搬迁“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致富实施方案》、决定在10县区分别选取一个试点进行示范,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每个试点给予不少于200万元的专项资金予以扶持。这些模式正在被不断的复制和推广,目前全市已规划建设的700余个集中安置小区都不同程度的配套了产业,为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兴业探索了路子。

    试点示范破难题

      “土地证、房产证如何办理”?新型社区如何管理?土地指标如何解决?面对工作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没有成文的规定可执行。市搬迁办不等不靠,结合学教活动,坚持问计于民,问政于基层,在全市开展一系列试点活动破解难题。一是抓好统筹城乡试点。每县区选择两个镇或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开展避灾扶贫搬迁安置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同步实施试点工作,探索避灾扶贫搬迁安置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二是实施土地、林地流转试点。每个县区选择一个村开展以耕地、林地、库塘、草场经营权流转为主的土地、山林资源流转试点工作,实现搬迁安置户有产业、可就业、能致富。三是创新社区管理试点。探索将避灾扶贫搬迁社区纳入城市社区管理,并积极开展“四新”培训、创建“五星”社区,即开展“新社区、新农民、新技能、新风尚”教育培训,创建“法制管理星、创业致富星、文化特色星、环境优美星、服务保障星”社区,提高搬迁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努力建设安全、文明、富裕、和谐新社区。四是开展“两证”发放试点。每个县选择两个100户以上已搬迁入住的集中安置社区开展试点,破解一户多宅,一户多证等现实问题。五是抓好“一区一策、一户一法”试点。通过集约土地发展产业,集中培训促进就业,集成政策鼓励创业三管齐下,落实“一区一策、一户一法”的增收致富方案,促进群众就业创业兴业。六是实施土地综合利用改革试点。在平利县老县镇开展试点,重点探索建设用地占补平衡、老宅复垦等问题,努力破解难题,创出新路子。

    精准搬迁上水平

      市扶贫局党组对搬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整理,并结合中省政策,逐项对照,逐条整改,大胆创新,健全机制,精准发力,强力推动搬迁工作上水平。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安康市避灾扶贫搬迁规范按理办法(暂行)》,从对象、规划、项目、资金、成本、土地和责任等七个方面全面进行规范管理;围绕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市政府办印发了《安康市避灾扶贫搬迁“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致富方案》,通过集约土地发展特色产业、集中培训促进就业、集成政策鼓励创业,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兴业。另外,市搬迁办牵头还制定了《安康市危居贫困群众避灾扶贫搬迁实施方案》、《安康市避灾扶贫搬迁资金兑现管理办法(暂行)》、《安康市跨区域集中安置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破解危居户搬迁、跨区域安置、资金管理以及产业配套等重点难点问题。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避灾扶贫搬迁工作“提速度、强管理、重配套”和“进城入镇上楼、跨区域进社区、减点提质扩规模”的总体思路,努力把全市避灾扶贫搬迁工作推向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三年来,全市已累计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小区767个,完成搬迁安置7.5万户28.56万人,其中完成危居户搬迁1.58万户6.2万人,特困户搬迁0.9万户3.4万人,分别占搬迁搬迁任务的21%、12%。先后争取中省直接投资42亿元,累计拉动投资超过150亿元,全市城镇化率由2010年34.6%提升到2013年41%,每年提升近两个百分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心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