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较大。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季度完成生产总值(GDP)130.43亿元,增长9%,其中,一产增加值增长4.6%,二产增长14.9%,三产增长4.8%。全市固定资产投资72.6亿元、增长22.8%,增速居全省第1;预计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6040元和2140元,增长10%和13%。CPI为101.7%,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3%。
1、农业生产开局良好。传统种养产业稳中有增,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发展。落实春播面积241万亩,较去年净增20万亩。小麦油菜长势良好。生猪养殖产销波动,总体量增价跌。建设县级以上各类现代农业园区262个,建成面积34.8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功能全面拓展,效益逐步显现。
2、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156.6亿元,增长16.4%;规上工业增加值55.75亿元,增长16%,增速居全省第2。六大支柱行业实现产值136.3亿元,增长16%。其中:新型材料产业增长12.4%,富硒食品增长25.4%,装备制造业增长22.3%,生物医药增长25.8%,清洁能源增长6.3%,安康丝绸下降14.4%。
3、投资增长趋势明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6亿元,增长22.8%。其中:一产投资增长71.4%,二产投资下降6.4%,三产投资增长30.9%。房地产投资增长8.3%,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5.3%。民间投资增长26.4%,占比达到60.4%。
4、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纳入省上考核的安康火电厂、汉江白河电站、国际天贸物流城3个项目完成投资2.02亿元,占年计划20.6%。1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0.4亿元,占年计划22%。其中:63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20.3亿元,占年计划22.6%;37个新建项目开工23个,完成投资30.1亿元,占年计划21.5%。各县开工建设80个县级重点建设项目。
5、市场消费较大回落。受家电下乡等政策退出、房地产风险防控、严控“三公”经费、石油销售下降、网络购物发展迅速等影响,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7.5亿元,增长12.5%,回落2.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4%,回落8.9个百分点。
6、财政金融运行平稳。财政总收入17.9亿元,增长17.3%,一般预算收入6.76亿元,增长0.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92亿元,下降5.1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22.93亿元,增长11.82%;各项贷款余额411.8亿元,增长20.43%,存贷比达到50%。
二、当前面临主要问题
1、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受全球经济深度调整,总体需求不振,支撑动力减弱,要素制约加剧,刺激政策效应递减等影响,我市经济走势与全国、全省增幅放缓趋势总体一致,经济增长与全年12.5%的目标任务相差较大。
2、工业企稳回升乏力。规模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占比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资源初级加工业比重高,企业面临生产盈利下降和市场销售疲软的双重压力,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和产品价格低迷问题并存,企业用工成本刚性增长与企业消化成本压力增大交织。
3、投资增长面临多重考验。缺乏大项目支撑,新开工产业项目较少,投资结构不合理,一季度工业投资下降6.4%。新建项目中大项目较少,铁路、机场、公路等重点储备项目难以在短期开工形成投资增量,投资高位增长后劲乏力。
4、服务业发展形势严峻。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消费需求减弱,房地产持续低迷,烟草石油销售滞降,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缓慢,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以及房地产业经济持续下行,应引起高度关注。
5、县域发展不平衡。10县区GDP最高增长14.4%,最低增长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最高增长29%,最低负增长6.1%;服务业增加值最高增长9.3%,最低负增长2.4%;地方财政收入最高增长40%多,最低负增长30%多。部分县GDP增速过低主要是受工业、财政影响。
三、二季度工作措施建议
1、提振信心,确保实现双过半。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形势复杂、困难较多、挑战严峻的特殊时期。面对“三期叠加”阶段性特征,既要充分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提振信心,真抓实干,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力争二季度经济增长不低于12.5%,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跟进全省发展步伐。
2、保障要素,力促工业提速增效。把保工业作为稳增长的关键,全面落实省政府工业稳增长十条措施,深化一企一策措施,抓好生产要素保障供应,扎实开展地产品营销,加大困难企业帮扶力度,落实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优惠政策,全力促进企业达产达效。
3、抓住关键,确保投资快速增长。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作用,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按照“包装项目抓招商、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要求,抓住施工黄金季节,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促项目按期竣工投运。加强政银企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激活民间投资,扩大对外开放。
4、多措并举,培育“四上”企业。把“四上”企业培育作为重点,加强服务管理和跟踪培育,帮助更多微小企业成长为“四上”企业。重点支持国际天贸物流城、江北商贸步行街建设,尽快形成两大商贸聚集区。以业态创新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质量提升、结构优化。
5、落实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全面落实支农强农惠农政策,组织农资供应,抓好田间管理,确保夏粮丰收。扩大蔬菜、畜牧、水产、茶叶、魔芋、烤烟等规模特色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造林绿化、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6、千方百计扩大消费。加强旅游产品宣传推介,扩大节假日旅游休闲消费。大力培育信息、休闲、健身、文化、养老等新型消费。积极引导住宿餐饮企业开发推广大众消费,加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力度,保障重点项目、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支出。
7、保障民生深化改革。组织实施民生十大工程建设,加大就业、教育、卫生等民生项目推进力度,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三区两园一中心”和“飞地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全面启动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