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康旅游
- 主题教育
- query
- 生态
- 圆满
- 宁陕
从2011年初开始,汉滨区围绕方便群众办事、提高行政效能,在全区范围内着手建设区、镇、村、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构建全区上下互动、统一协调的行政服务新模式,形成了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依法行政、便民高效的行政服务模式,推进了行政效能提速增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区级政务大厅突出“集”字
2011年,在全市率先成立的汉滨区办证大厅、信访接待大厅,虽然给群众办理有关事项和审批手续带来了一定便捷,但由于部分事项审批权力仍分散在各职能部门,旧的行政管理模式和流程并未彻底打破,一些进驻窗口变相成为“收发室”、窗口工作人员如同“接件员”,政务大厅面临“职能不够到位”、“授权不够充分”、“并联审批程序不落实”等问题。
为打破这种尴尬模式,汉滨区将办证大厅、信访接待大厅和计生、人力资源、国土、公安及民政等区直有关部门的对外服务窗口进行有机整合,建立了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进一步减少办理环节,优化审批手续,规范、简化、公开办事流程。群众有不清楚的可以现场咨询,需要办理业务,只要找到相应的窗口就能及时办理,能当场办结的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在承诺时限内办理;需到有关部门办理的,服务中心全权代理。同时,建立了网上行政审批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两大系统”,优化审批流程,加大放权比例,提升了服务效能。
镇办便民服务中心突出“快”字
汉滨区80%的行政区域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设施落后、信息闭塞。过去居住偏远的群众到镇上办事,往往天不亮出门,到镇上已是中午休息时间,下午等办完事回家天都黑了,如果遇上手续不全,这一天就白跑了,很不方便。
家住汉滨区中原镇联合村的张厚肠,原居住的房屋因年久失修,已不能居住。但张厚肠通过打听得知办理建房手续非常繁琐,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自己的房屋面临着随时倒塌的危险又不敢居住,带着不安的心情,张厚肠拿着材料找到了镇便民服务中心。在得知了具体情况后,中原镇党委、政府在调查核实后,于当天就为张厚肠办理好了建房手续,使他顺利地建起了2层3间的新房。现在张厚肠逢人就说:“我真的没有想到这小小的服务中心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建房的手续,真是太方便了!”
这是汉滨区镇级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从2010年底开始,汉滨区在全区各镇办全面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整合相关站所办职能,实行“一厅式”集中对外办公。建设初期,为解决各镇办进驻部门、事项、流程、时限不统一,场地、监管模式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镇办便民服务中心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汉滨区从2011年开始,对各镇办服务中心建设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建设模式、统一窗口设置、统一进驻事项、统一办事流程、统一规章制度,使镇办便民服务中心朝着规范、便捷、高效的方向发展。现在,群众到镇上便民服务大厅反映诉求,政府会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协调、答复;群众到镇上办证,一般当场就能办结。
村级便民服务站突出“便”字
吴哲是汉滨区茨沟镇高桥村村民,2014年4月初,他来到村上的便民服务站想办一件“大事”——一胎准生证。一张准生证,要是之前,还要跑到20公里之外的镇上办才行。但从2012年后,办理准生证就没有必要去镇上了,因为在村便民服务站就可以办了。
给代办员交完相关资料,剩下的事他就不用操心了,只需在家里等待就行。证件办理结束以后,代办员会通知他来取。吴哲说:“现在办理一般的证件几乎都不需要出村了,而且事情办好了代办员还有电话通知,比过去不知道方便了多少倍。”
为解决群众办事要在村镇之间来回跑等问题,该区对镇级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进行了延伸,依托村(社区)办公楼、党员活动室,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站,由村委会组成人员(社区负责人)或者镇包村干部担任代办员,给群众印发了“便民服务连心卡”,包含镇村干部的姓名、职务、电话及服务项目等内容,并通过周二集中服务日,出台了“一件一档”制、民情日记制、服务坐班制、服务代办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确保代办服务工作有效开展和群众满意。同时,在全区范围推行pos机服务,使群众办理兑现惠农补贴、领取低保等事项彻底告别了过去“取的钱都交车费了”的尴尬。村级便民服务站认真、热情、周到的服务大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使干部与群众的感情更加密切了。
小组便民服务点突出“情”字
对于汉滨区城乡居民来说,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琐碎事,在身边就能找到村组(社区)干部帮助解决调处,这不仅缩短了群众办事的距离,更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也进一步增强了干群感情。
今年7岁的王玉朦,在紫阳老家刚读一年级。可是,国家好政策帮助其父母搬迁至汉滨区大同镇东红社区。搬到一个新地方,生活条件好了,可是小玉朦上学问题却让父母犯起愁来,“我们托熟人联系了好几家学校都没着落,因为外地户口不好办入学手续。”碰了几次壁后,王宝先想到了去找社区便民服务点寻求帮忙。为了尽快解决孩子的入学问题,让王宝先一家能在社区里住得安心,社区工作人员连续几天在社区周边小学奔波,终于在开学前两天,大同镇中心小学表示愿意接收,收费与当地孩子一样,这个消息让王宝先一家松了一口气。“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我们也能安心在这儿住下去了,非常感谢社区为我们这些外来者所做的工作!”王宝先握着社区便民服务点工作人员的手充满感激地说。
目前,区级政务大厅和信访维稳大厅不断充实完善,34个镇办便民服务中心全面规范建立,780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站;街道、村民小组设立了2031个便民服务点,选配中心户长和网格长3309个,服务体系覆盖率达100%。一张区、镇、村(社区)、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全面建立,2013年汉滨区累计开展便民服务27.6万人次,服务事项26.6万件。
这张网的科学规范的管理、高效有序的运转,大大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进一步增进了党群、干群感情。谈及便民服务网络的成效时,汉滨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群众工作部部长王怀中高兴地说:“我们通过建立庞大的便民服务网络,不断拓宽社情民意的诉求渠道,真正让群众不出门或少跑路就能办成事,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这大大筑牢了我们群众工作体系的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