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滨 > 正文内容

    “三心”赢民心——安康市汉滨区打造群众工作体系实践报告之四

    作者:付波 邓向红 陈茅 康娜 时间:2014-05-21 10:40 来源:汉滨区 字号: 打印

      2013年试点就赢得了群众好评,2014年开始在全区范围推行,安康市汉滨区正在进行一场服务群众新方法、新实践的大胆探索——建立分类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目标——使服务群众更细、更实,让群众生活的更幸福!

    走进群众心连心

      2014年初的一天,恒口镇金坑村村民赖邦全家里,村干部搓着冻得通红的手,一边问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家里六口人,年收入近10万……”
      这不是调查户口,是汉滨区各镇办村(社区)干部对辖区所有住户进行的一次拉网式大排查、大摸底工作,通过逐户摸清群众家庭经济收入、产业基础、家庭结构、利益诉求等具体情况,由村组(社区)评议,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类梳理,把群众分为放心户、关心户、连心户三大类:收入稳定,发家致富有方,年人均纯收入高于所在镇办平均水平的家庭归为放心户;有较固定的经济来源,具备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年人均纯收入处于所在镇办平均水平的家庭归为关心户;生活困难、致富能力差或因病因灾致贫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所在镇办平均水平或诉求较为突出的家庭归入连心户。
      按照分类情况,汉滨各镇办统一建立“一户一档、一年一更新”服务台账,分类建档。服务台账内容主要包含该户类别、人口结构、住房情况、生产情况、经济状况、利益诉求等家庭基本情况以及惠民政策享受、干部帮扶情况等基本信息。
      整个排摸阶段,天气较冷,每位进村入户的镇村干部都受到群众“礼遇”,让座烤火、倒茶递烟,有的还被村民极力挽留吃碗面。
      “好些年没这感觉了!扎到村上,分类把每家大碎(小)事情都记录下来,我们想没想到,干部都替我们想了。以后谁家有事,不用去找,干部就主动帮我们办了,说实话,这样的服务就是亲戚都做不到!”大同镇双椿村村民陈小虎高兴地说。

    服务群众心贴心

      2014年3月底,全区各镇办逐户大排查、大摸底工作基本完成,汉滨区各镇办通过分类施策,使服务群众更具针对性,服务方式更直接、效果更明显。
      在大竹园镇田垭村,小工头旷诗全正愁着,一开年自己答应了几个建房工程,眼看开工在即,可工人还不到10个,把主家的好事给耽搁了咋办?“喂,诗全啊,我们这里动员了10来个外村的留守壮劳力,你那需要人手不?”“哎呀,你们真是雪中送炭呐!”接到联村干部陈德胜的电话,旷诗全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作为放心户,旷诗全在镇干部的关注下年挣20万不成问题,“听说以后每年最少要来我家走访一次,有干部这么细心、周到的帮扶,我带动乡亲们过好日子的劲头更足了。”
      汉滨区要求各镇办在服务中,针对放心户,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联系,做好服务指导,每年入户走访至少一次,发动他们致富增收并带动更多群众共同发展;通过排查摸底,汉滨全区的关心户占80%左右,这些家庭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但应对突发状况、抵御风险能力较低,汉滨区要求各镇办联村(社区)干部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走访排查服务,及时了解其诉求,并给予他们政策倾斜和技术服务,促进其增收致富,增强御险能力;帮扶工作的重点是连心户,各镇办明确了包抓领导、具体责任人,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入户服务指导,实行“一户一策、一对一帮扶”,对生活困难户和重点信访户,深入做好思想疏导、矛盾化解等工作,逐户制定帮扶措施,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并建好连心户工作纪实电子影像档案资料,内容包含家庭情况简介,附照片,入户服务照片,注明服务时间、服务事项等。
      老城办回族居民马自红因尿毒症换肾8年,抱病照顾重病的74岁老父亲和在精神病院的哥哥,供养16岁上技校的女儿。这个饱受磨难的汉子,一提起社区干部的服务就忍不住抹眼泪:“做手术后,为了报销高昂的手术费用和术后治疗费用,头几年我一天跑5、6个来回忙半个多月,2011年以后,我通过周二集中服务日跑两次解决,现在,只用打个电话就有干部帮办。8年的巨额医疗费,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早都被拖垮了,可我这没职业的普通居民却挺过来了——政府通过多种渠道给我报销了50多万药费!”
      最让马自红舒心的是,2013年9月,女儿考上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在办事处书记喻楠的关心和协调下免费入学。今年,马自红又被确定为连心户,办事处领导和干部来的更勤,纪委书记杨春雪早在3月底就主动联系市民宗局解决了马自红女儿下学年的费用。说起这些,马自红眼圈红着,“现在我全家吃着低保,有什么困难不等找,干部都给我安排解决好了,党和政府就是我们的靠山!”

    维护群众心暖心

      随着分类联系群众制度的推行,夯实了各级干部抓群众工作的责任。卫生、教体、公安、司法等区直部门在基层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的站所办围绕各自职能和业务工作,参与分类联系服务工作,每季度至少入户或实地指导服务一次。这改变了过去干部在办公室“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松散习气,做到了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增强了干部的宗旨意识、勤政意识和服务意识,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使群众冤有处申、苦有处诉、事有人管、难有人帮,减少了群众不合理上访等现象,使一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对干部在分类服务时因超出职权范围不能解决的事项,每月分类汇总上报镇办党委、政府及时研究解决。
      共进镇刘坪村40多岁的李忠迎说:“过去办事非常难,楼上、楼下跑,推来推去,现在有啥问题村上基本主动解决完了,联户干部就是百姓办事的‘万能通’,开展群众工作真是暖人心。”
      实践证明,只有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建立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矢志不渝地实现好、服务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赢得民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叶苗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