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绩效评估破难题 创新机制添活力

    我市“五效”推进事业单位履职绩效评估试点工作

    作者:何斌 肖义军 时间:2014-05-22 09:14 来源:市编委办【字体:

      市编委办立足部门职能,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履职绩效评估试点工作,着力破解事业单位“干与不干、干多与干少、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难题,取得了试点经验,达到了预期目标。

    “查效”——被评单位自画像

      为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履职绩效评估“测量仪”作用,准确度量事业单位工作效能的“强度”和“效度”,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引导被评单位,对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和事业单位“九定”规定,对镜自描、自我画像,开展自查自评,上报《事业单位履职评估自评报告》。主管部门按照“履职情况、党风廉政及政风行风建设情况、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和文明行业创建情况”等四个方面,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评价打分。通过系统内部的自我“查效”,使被评单位重温政策法规、自己准确定位,总结工作经验、查找不足与困难,达到“照镜子、正衣冠”的效果。

    “评效”——对照指标看资料

      制定一套精细化、科学化、操作性强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开展好绩效评估工作的“度量衡”。 指标的制定因单位而宜,依据“九定”结合实际,细化量化,注重匹配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由评委操作“度量衡”,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评估专家库,选取“两代一委”、专家、技术领导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照指标,深入实地,走访调研,查看档案资料,掌握单位内部运行情况,了解办公环境,对事业单位在评估周期内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和职能职责履行效果的硬件、软件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估和评价,最终拿出最令人信服的评估结果。

    “问效”——现场答辩亮亮相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通过召开事业单位履职绩效评估现场评审会议,聘请专家评委,邀请主管部门、服务对象、职工代表,对事业单位履职情况进行现场“考问”。会上,法定代表人对评估周期内职能职责履行情况进行陈述,专家评委就职能履行、业务知识和机构编制政策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现场询问,法定代表人现场答辩,使评估单位在公众注视下晒成绩、比效能、亮亮丑、红红脸,有力地促进了事业单位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履职水平。

    “测效”——服务对象来打分

      衡量事业单位履职陈述真不真、实不实,最好的办法是请群众来“品鉴”。建立服务对象代表库,随机抽取与评估单位日常业务往来频繁的服务对象代表,全程参与法定代表人履职陈述、现场答辩,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从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现场满意度测评,通过“测效”,督促评估单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及时受理、整改和反馈,切实提高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水平。

    “用效”——编制调整有依据

      评审结果的运用是绩效评估工作的“导向棒”,不仅能够综合反映评估单位的干部作风、履职状况、服务水平和对社会的贡献率,也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履职绩效评估试点工作的全面推开。按照评委会评审分、主管部门评分、服务对象评分5:4:1的比例,评委会汇总计算事业单位履职绩效评估总成绩,形成《事业单位法人职能职责履行状况及评估报告书》;评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据此拟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调整及履职整改建议书》;机构编制部门按照“动态管理、增一减一、总量平衡”的政策,对干的好的,对社会贡献大的单位,给予编制倾斜,优先考虑人才引进和适当增编;对履职一般的事业单位,原则上维持现状;对绩效评估差的事业单位,将列为职能划转、编制核减、机构撤并和转企对象。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增强创新活力,建立竞争机制,不断提高其履职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和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叶苗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