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在开展村级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结合农村和农村党员实际,坚持在理论上不断深化、实践上不断创新,从设岗定责、实事承诺、村干部述职、学习培训和党员发展五个方面入手,建立使广大农村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设岗定责制,是永葆农村党员先进性的有效栽体。该县根据党员的年龄结构、分布状况等基本情况,对农村党员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自愿选岗、群众监督的原则,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要求,以村党支部为单位,设置各类岗位,制定具体职责,细化、量化岗位责任指标。采取自我选岗、民主荐岗、支部定岗的程序,由农村党员上岗理事。通过为农村党员确定工作目标,设岗位、定职责,让农村党员找到适合自己特长的岗位,激发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的内在动力,真正使农村无职党员“有岗”、有职党员“有为”,发挥作用有舞台、履行义务有场所、保持先进性有方向。
该县结合“五个好”党员示范岗的创建,设置经济发展、村务监督、公共事务、思想政治4大类80多个岗。每半年开展党员“述职”,党员和群众代表评议,党支部把评议和测评情况做为“双五好”党员星级评定和动态管理的重要指标,按履职好坏,确定党员星级,公示上墙,接受群众监督,把测评结果作为培养选拔村组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实事承诺制,是永葆农村党员先进性的具体措施。党支部承诺和党员个人承诺,村党支部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从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全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入手,每年承诺为群众办理三到五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党员个人对照党章的要求,从本村实际出发,发挥各人的专长,从具体事情做起,能做到什么事就承诺什么事。有一技之长的党员承诺要为群众办一件或几件实事,没有什么专长的从做好自律、为群众做表率方面做出承诺。
支部把承诺事项逐一登记备案,印发承诺书,并采用板报、广播、召开群众大会等形式,将支部和党员的承诺事项、联系电话和监督电话向群众公布,时刻提醒党员兑现诺言,确保党员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支部的承诺事项逐条明确承办人和完成时限,党员个人的承诺,由所属支部督促监督落实。支部和个人的承诺,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将结果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目前,该县179个村党支部、6329名农村党员实行了实事承诺,承诺办实事、办好事1.5万多件。通过实行党支部及党员实事承诺,搭建了党员服务群众的平台,使农村党员践行先进性更加具体化,党员把为群众服务变成自觉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三、建立村干部述职评议制,是永葆农村党员先进性的组织保障。村级班子每半年向群众述职一次,村两委成员每年向群众述职述廉一次,接受群众民主评议,村班子的履职情况及村干部的工作作风让群众评判,增强村干部的敬业履职责任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通过推行村干部述职民主评议制度,进一步深化村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村级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程度。建立和完善公开选拔、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任用公示、试用期等制度,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配齐配强村级班子。采取在党员中“两推一选”,在群众中公开测评,从高中生、教师、专业户、复员退伍军人中优选,从先进村中交流,从机关干部中下派等一系列办法,让群众自己选择当家人,选拔能真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本事、靠得住,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优秀人才进入领导班子,激发农村党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使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进性有坚强的组织保障。
四、建立定期学习培训制,是永葆农村党员先进性的前提条件。该县针对农村党员文化水平不高、发展经济能力不强的状况,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定期学习培训的制度,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农村党员的政治素质、个人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首先制订一套科学性、针对性强、切合农村党员的实际的学习培训规划,通过定期培训学习,全面提升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村党员自身带头致富的本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体现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学习培训内容上,着重加大对农村党员进行党章、惠农政策、经济、科技、法律等知识的培训,教会农村党员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增强法治意识,使每一名农村党员在思想政治上“红”、在适用技术上“精”、在致富带富上“能”,促使他们充分发挥先进性,成为引领群众致富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先锋。
在学习培训方式上,建立以乡镇业余党校和村党员活动室为主阵地的教育培训中心,结合农村党员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采取举办学习班、培训班、科普夜校及播放电教片、收看远程教育专题片、组织实地参观学习等方式,把党员群众集中起来培训,学一群带一村连一片,形成小型、多样、适用、有效的农村党员教育新机制;坚持“上大课”与“开小灶”相结合,建设一支由教育、人事、农业、科技等部门联合培养,以乡镇党委为主管理的乡土专家人才队伍,解决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师资不够的问题。
五、建立农村党员发展制,是永葆农村党员先进性的根本途径。该县从解决少数村长年不发展或难以发展党员的问题入手,积极培养年轻的优秀分子入党。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对淡化党员发展工作和违反发展程序的进行责任追究,大力推进发展党员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坚持“两优先、两倾斜”,即优先发展具有市场经济知识和较强工作能力的人入党,优先发展有文化的年轻人入党,发展党员向生产一线倾斜,向党员难发展、党员队伍老化的村倾斜。变被动等候为主动出击,积极主动地引导农村有经济头脑、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企业家和农村致富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及时吸收入党,使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的现状尽快得到改变。
坚持把党员的发展、管理与监督并重,着力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严把“入口”,切实做到“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把素质高、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对象吸收进党的队伍中来,从机制上保证新党员的质量,逐步改善农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疏通“出口”,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对少数党性意识不强、履行党员义务不好的,经常性的做教育转化工作,对少数思想上已经退党的党员,要按党章要求严肃处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