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乡村,困难人家……访民情、结民亲、解民困、顺民心。火红六月,石泉大地活跃着党员干部走访调研、联系和服务群众、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的身影。“这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又回来了啊!”该县两河镇66岁的退伍老党员仰昌宝感慨地说。
石泉县把群众的需求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把解决群众困难作为检验自身工作的标准,真正把人民群众利益高高举在头顶,实实在在解群众难、释群众惑、办群众事,得到群众拍手称赞。
三联系 结民亲
“经济社会发展了,各方面的条件改善了,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联系也越来越少了。”这是之前不少党员干部的切身感受。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石泉县推行领导干部联系代表委员、离退休干部以及基层广大群众,每个干部都有自己的联系户,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规定每名县级领导,机关单位党政正职、镇党政和人大正职每人联系县代表委员、离退休干部各3至5名,联系基层群众10名。通过发挥社会各界能人的桥梁纽带作用,基本上做到了对全县群众联系的全覆盖,形成“干部人人有责、群众户户受益”的“三联互动”良好局面。
为确保联系活动扎实有效,该县对领导干部作了硬性标准,要求联系人与被联系对象通过见面、电话、短信、网络、座谈等多种方式每月联系不少于1次,每年收集社情民意不少于10件,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不少于3件。县委组织部还为每名领导干部统一配发《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手册》,用于记录联系对象基本情况,包联干部向联系对象的履职承诺、包联干部的工作动态和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并作为干部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如今在石泉,“三联互动”已成为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民主决策的信息来源、凝聚民力的基本途径和加强社会管理的基本方法。
地处偏远的曾溪镇印石村村村干部彭方祥感叹地说,“路给我们修通了,运输困难解决了,发展养殖的规模就可以扩大了,只要群众有困难,县上联系咱村的领导和干部就会主动来帮助我们,脱贫奔小康的底气也就足了”。
三中心 顺民心
“前不久镇上刘书记在我家联系问有啥困难没有,我把家里的情况如实反映了,没想到县便民服务中心这么快就和残联主动上门为我的老伴办理残疾证,还免收一切费用,真是太感谢了!”城关镇一四村陈孝莲的老伴激动地说。陈孝莲卧床多年,经常是老伴在家照顾,由于行动不便根本无法到城里去办理残疾证件。
在推行领导干部与广大群众“三联互动”的同时,石泉还通过建立网络问政、便民服务、信访联合接待“三大中心”,给群众提供反映问题、诉说建议的平台,搭建方便办事、解决困难的窗口,真正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家门口、人跟前、心坎上!
网络问政中心汇民意。该县在县政府网、党建网、石泉吧设立“网上问政窗口”,就重大决策事项、重要民生政策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通过网络征询群众意见,最大程度使各项决策和工作与人民群众意愿合拍。自2013年一年多来该县共办理网络舆情50余件、网络民意630余件,与网民互动10000余次,跟贴引导性回复15000余次,不仅给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还有效促进了党和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
便民服务中心办实事。针对群众办事难、不方便等问题,完善以县便民服务中心为龙头、镇便民服务中心为基础、村便民服务室为延伸的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分层分级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捷优质服务,切实让老百姓“只进一道门、只找一个人,就能办成事”。
信访接待中心化积案。在信访局推行接待大厅“一站式”联合接访,县领导轮流在接待大厅接访,并抽调县直12个部门的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27人进驻大厅,实现群众来访“一条龙”服务,信访事项“一体化”调处,做到难事不出县。据了解,去年该县排查各类矛盾975件,化解912件,受理群众信访1569件2314人次,化解信访积案52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连续5年保持和巩固了信访“三无”县成果。
三包抓 解民困
“哎——小谭!小谭!”大雨中,深一脚浅一脚走过来一个人。正在农场忙活的谭文军一看:咦,这不是城关镇农技站长刘维学吗?
六月,正是大棚菜大批上市的时候。“我惦记着你家大棚,菜还剩多少,这几天销路愁不愁?”刘维学顾不上歇息,拉着小谭便冒雨在农场里四处转看。
“刘叔,上次你来后,给我找的销路,已连续拉了2万多斤菜,上一茬积压的都理顺了!这几天,就是连日下雨,心里有点急!”刘维学看完松了口气,仍不忘叮咛:“明天起见晴,今天赶紧联系买家,再安排多点劳力摘菜,不能马虎,要趁早!”
像刘维学这种奔波在“联系点”开展驻村联点包户的干部,在石泉已成常态,他们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
“进村多了,和群众情感热络了,影响干群关系的‘最后一公里’也就打通了。”刘维学说。
在石泉,自2012年以来开始实行“三包抓”政策,即县级领导包镇,每个镇由2至3名县级领导包抓,着重解决好发展思路、重大项目协调、民生大事落实、社会稳定和谐、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每年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少于3件;科级领导包村,全县每村(社区)确定一名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科级领导、驻石单位主要负责人、镇班子主要成员包抓,要帮助村谋路子、定规划,协助抓项目建设、抓重点工作落实、抓村级组织建设、抓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每月到村工作不少于1次,每年帮助村解决实际问题不少于3件;一般干部包贫困户,全县确定1000名优秀年轻干部包抓1000个农村贫困户,按照扶贫“一户一法”的要求,帮助包帮户制定发展路子和年度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信息、资金、技术、政策等服务,协调搞好政策落实、项目支持和排忧解难,每年到户工作不少于30天,每年解决具体问题和办实事不少于3件,包帮对象贫困面貌明显改善。
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核心是要为群众办实事。石泉通过县级领导包镇、科级干部包村、优秀干部包户,三支队伍齐上阵,包民事,解民忧,办实事,办好事,广大群众也从切身利益的变化中看到党和政府为民办事的诚意和决心。该县也以2012年全市第二、2013年全市第一的成绩连续两年获得安康市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优秀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