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农业局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为总揽,以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紧扣“服务群众,实干兴农”主题,转变服务方式,密切联系群众,真抓实干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实干兴农”连民心。为密切联系群众,狠抓工作落实,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该局结合实际,以“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实干兴农”为主题,在全市农业系统扎实深入开展“千名农业干部进园区,三同三送三增促发展”活动。即组织全市农业系统干部职工深入现代农业园区、畜牧规模养殖场、林下种养业示范点、“三联共建”村,广泛深入开展“同吃住、同劳动、同谋划,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务,园区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活动。突出“同”字,实施领导干部进园进场进点、实名制包抓,技术干部驻园驻场驻点、实名制帮扶,与园区、养殖场、示范点业主及职工同吃住、同劳动、同谋划现代农业发展,给农民群众送政策、送技术、送党和政府的温暖,促进农业园区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围绕“指导工作、解决难题和农业生产遇到的重点问题”,动员广大农技干部主动上群众门、住农家屋、干农事活,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关注群众生活、掌握群众意愿、了解群众需盼,以实际行动落实惠民政策,帮助农民群众释疑解难。今年,全市农业系统共组织1062名农业技术干部进园区、养殖场、示范点。其中,包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497人,包抓畜牧规模养殖场523人,包抓林下种养业示范点42人。组织举办各类宣传培训活动423场次,培训18200余人,开展科技咨询服务1400余场次,发放各类资料3万余份,咨询服务11万人次。
科技入户解民忧。针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用科技促三增、强科技促发展”为目标,突出“送”字,大力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到社、进园、入户工程。结合农民群众需求,围绕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组织农业专家咨询团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集贸市场,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现场培训、咨询,开展结对帮扶驻园入户指导,运用科技宣传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开辟科技专栏等传统手段和远程技术讲座、网上专家在线咨询诊治等现代信息媒介送科技到园区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千家万户,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建立了50个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10062名科技示范户。建立培育基地58处,培育职业农民2713人,认定发证1103人。
为农增收促发展。该局立足市情实际,坚持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突出“增”字,结合区域优势特色,在川坝河谷地带突出发展“猪-沼-园(菜、果)”循环农业,着力发展生猪养殖、设施蔬菜、特色瓜果、富硒粮油等高效农业产业;在丘陵和中高山地区,围绕山林经济发展,突出林下种养、富硒茶饮、特色林果、休闲农业;江河、库塘围绕现代渔业发展,抓好大水面养殖和特种养殖,大力发展立体式现代农业,突破农业增长极。利用富硒,生态、绿色自然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产品认证,聚力富硒产品研发,倾力打造“生态、绿色、富硒”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活力。据统计,2013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6.2万吨,较去年增长1.2%,油料产量14.5万吨,较去年增长7.4%。截至目前,全市共启动建设各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283个,其中,省级园区达25个,市级园区达48个,辐射带动农业人口60万人,安置农民就业3万人,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余元,带动园区内农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实现产值52亿元。
真心办事得民心实干兴农谋发展。“实干兴农”激活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正能量”,科技服务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助推器”,现代农业发展成为撬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实杠杆”,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了“十连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