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夏天,双创战役在安康打响。
从2008年到2014年,旧貌换新颜的劲风吹遍了城区大街小巷。
6年来,作为一项历时最长、影响面最广的创建活动,双创不仅改变了安康中心城市的面貌,也创出了这个城市的活力、品质和自信,创出了市民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眼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即将迎接国家技术评估,6年的艰辛与付出将在这一刻迎来挑战与检验。在几多期待的同时,广大市民也忐忑,如果验收成功,双创是否还会继续?
答案是肯定的——双创不是临阵磨枪,而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般的艰苦修行。
安康变迁见证双创成果
从2008到2014,时间在推移,双创成果也抬眼可见。
“五校北迁”,12所学校的迁建和改扩建,52个部门22个企事业单位的对口帮扶,2家公车公营新体制出租车公司的成立、130辆新出租和22辆新公交的投放、年底前完成所有线路公交车更新的承诺,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的积极改建等既是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重视,也是双创给安康市民带来的福音。
北环线、月河快速干线、机场快速干线、安康机场、高客站、西北国际天茂物流城以及瀛湖文化产业基地、一江两岸提升、城东大桥、江北商业步行街等重大项目的如期推进,正在把安康推向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陕南民歌大赛、汉调二黄大赛、汉中达州安康三市羽毛球邀请赛、环瀛湖六省市自行车挑战赛、岚皋飞拉达攀岩公开赛、“振兴汉剧”等文化文艺活动不断在提高着安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除此之外,城区游泳馆、羽毛球馆、网球馆、乒乓球馆等运动场所不断增加,让市民的生活不断走向健康。
未来几年安康还将有4条国道、6条高速、5条铁路、1个机场和一批港航码头,形成包括高速、高铁、动车、航空、航运、内畅外联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我们的老百姓出行也可以走高速、坐动车、高铁、飞机。
……
6年风雨,6年双创,安康双创正让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市民担忧成果能否持久
十月怀胎,终将分娩。目前,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评估验收不断临近,全市上下满怀期待。然而,期待背后的忧虑也在市民心中不断晕染。
6月14日,安康百度吧上有一条贴子:“安康月底将迎接国卫验收,通过评估后,就会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的称号。期望安康能顺利通过,这也是对安康双创6年的一个总结。同时更期望,双创评估结束,但‘双创’不要结束,市政府各级部门能继续坚持,使我们的城市更加漂亮,更加卫生,更加美丽!无愧于‘秦巴明珠、生态安康’的称号!!。”
贴子出现不久,便引来热议。
一位网友跟贴说:“希望安康创卫过不了,这样目前的生活环境、城市建设、市政设施才能保持下去。”
“创卫一成功,工作力度就松懈了”也是众多网友的担忧。此外,记者在街头采访中,听到不少市民拿安康与其他的城市作比较。市民王先生说,丽江是旅游城市,也是国家卫生城市,当地也有卖甘蔗、卖水果的小摊小贩,但是丽江城非常干净整洁。安康马上要冲刺国家卫生城市,希望迎验成功后,城市的卫生状况还能像现在这样好!
可以看出,除了质疑,更多的是对安康双创成果能否持久的担忧。所幸的是,这种担忧并非不可解决!
成功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记者了解到,其实很多“创卫”成功的城市在“守卫”过程中仍然没有让市民失望。
在大多数外地人印象中,地处陕西省的西北部的宝鸡市似乎与“绿色”无缘。但事实上,宝鸡市花费十余年时间,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改善民生。
2005年,宝鸡市被国家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之后4年,宝鸡历届班子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卫工作,常抓不懈,不断巩固提升,特别是渭河拦水工程、北干渠的治理工程和铁路沿线环境治理工程的建设,优化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水平。同时,全市9县先后建成国家卫生县城4个、省级卫生县城5个,率先建成西部首个以地市为单位的卫生城市群。
2009年7月,在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复审检查情况通报会上,复审团一致认为,宝鸡创卫工作通过省级复审验收,同意保留并向全国爱卫会推荐宝鸡继续保持全国卫生城市荣誉称号。到现在,宝鸡市依然在不断地出新招确保创卫成果,“添绿、造绿、植绿”等基础工作常抓不懈,“捡一个烟头奖励一分钱。”等提高市民素质的活动更是不断。
如今,宝鸡城区的铁路沿线,植物生长茂盛,筑起了一道绿色景观长廊,彻底改善了沿线居民的居住环境,昔日市民不愿驻足的地方,如今成了休闲散心的好去处。“宝鸡在创卫中肯花心思。”云南省开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永瑜在参观完宝鸡后曾感慨地说。宝鸡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力气解决影响群众日常生活的问题,使创卫过程成了群众生存环境得到治理、基本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的过程,创卫带来的社会效益在民生领域逐步凸显。
类似于这样“创卫”和“守卫”都很成功的城市还有福建三明和青岛大连等很多地方。尽管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大不相同,但有一点就是领导重视、常抓不懈。而这样的重视也是我市双创所需要的。
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
“双创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过去取得的成绩,包括拿到了牌子,都是阶段性成绩。只有真正形成一种常态机制,成为全体市民共建美好家园的自觉行动,人人都来建设维护我们的共同家园,才能长久地享有清新亮丽的城市环境。”市长徐启方在创卫冲刺验收暨双创提升进小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这样说。
6月18日,副市长邹顺生在我市召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迎接国家技术评估动员会说,“双创永远在路上,国卫只是新起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创作为推动城市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双创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带动重点市政项目建设提速,促进城市功能完善,依靠硬件改善促进双创达标,通过群众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实事,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把十大市政工程作为民生的十件实事之一,并向全市人民作出公开做出了承诺。
这一切,无疑把双创工作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同时,也将给我们全市人民“守卫”给了一个极大的信心。但我们依然要清醒地意识到,双创走到今天,仍有大量工作要做,比如巩固成果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市民素质仍需提高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之前积累起来的创卫成果就会被慢慢侵蚀,正如市“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说“现在的双创就像幼儿学步一般,大人松不得手,一松手就会踉踉跄跄跌倒在地”。
因此双创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贵阳市从1990年提出创国卫到2011年被正式命名表彰,到如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在获得荣耀后,贵阳市爱卫办主任就说过:“国家卫生城市的称号不是终身制,被命名后每3年要接受一次复审,状况下滑的城市是会被摘牌的。”这足以说明,国家卫生城市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守卫之路依旧漫长。打好守卫的战役,才能让国家卫生城市这块牌子名副其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