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全市农业工作以做大做强五大产业为重点,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坚持“抓龙头、带基地、强品牌、促增收”,走生态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安康生态农业示范市。全面实现了年度目标任务“双过半”,农业工作呈现“八大亮点”。
夏季粮油再获丰收。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立足抗灾夺丰收,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总产”的思路,继续实施以“压麦扩薯增油”为主的粮油种植结构,优化区域品种布局,狠抓高产创建,提升粮油作物单产水平。预计夏粮收获面积178.4万亩,产量30万吨,较上年增长3.4%,油菜籽收获面积87.1万亩,产量11.4万吨,较上年增长1.2%,实现夏季粮油十一连丰。
园区建设发展强劲。继续实施百园提升工程,出台了《安康市十园示范百园提升实施方案》,按照“依托优势资源、吸引优良资本、扩张企业规模,壮大园区实力”的思路,采取“项目策划、平台对接、土地集约、先行整理、基础配套、环境优化”等措施,积极组织各类业主投身园区建设,广泛动员农民以土地、劳动力、技术参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不断扩张园区建设规模。全市新启动建设园区31个,各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293个,完成投资67.7亿元,上半年全市园区实现产值30.8亿元。
畜牧产业逆境发展。采取“行政推动、优化布局、加快转型、推进联盟、监测预警、安全屏障”六大措施,开展“与防疫员同行、官方兽医驻场包联监管和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三项活动,积极应对上半年生猪市场持续低迷等困难和问题,全市上半年生猪出栏和肉类总产,分别同比增长14.81%和10.35%。全市开工新建万头猪场7个,开工新建千头猪场29个,新发展产业联盟8户,阳晨生猪“产业联盟”累计加盟83个,全市以生猪为主的现代畜牧产业呈现“逆势增长、后劲十足”的良好发展态势。
魔芋茶叶声誉扩大。按照“抓基地、建体系、创品牌、促发展”的思路,着力构建产加销研一体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魔芋产业发展水平。全市共启动建设市级魔芋生产示范园14个,县级魔芋生产园区36个,上半年魔芋种植21.3万亩。加大安康富硒茶对外宣传,组织27家重点龙头茶企参加“秦闽茶商圆桌会”和北京第四届茶叶博览会,对安康富硒茶进行重点推荐,并在北京茶博会上获得一金一银的骄人成绩。同时,启动组建“紫阳富硒茶”和“平利女娲茶”两大茶产业联盟,提升我市茶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全市茶园面积55.72万亩,新增3.3万亩,产茶1.1万吨,产值达18.5亿元。
富硒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加强院地合作,启动《安康市国家级特色(富硒)高效农业院地合作示范区总体规划》实施,加快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建设、加大对“中国硒谷”品牌宣传力度。依托龙头企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富硒产品研发合作协议,组建了富硒猪肉、富硒茶饮、富硒魔芋等九个产品研发课题组,目前,全市开发富硒新产品54个、获得国家专利59件,取得市级科技成果38项、省部级科技成果23项,达到国内先进技术成果16项。初步建成富硒产品基地450万亩,拥有富硒产品加工企业130余家,开发商品80多个品系。
龙头带动能力增强。有效整合资源,强化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力度,集中培育壮大一批产业链条长、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对确定的20个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截止6月底前,20个龙头企业实现产值80707万元,带动基地建设28.34万亩,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749.2元,全市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2家、市级45家。同时,按照“层级创建、梯次发展、全面提升”的发展思路和“生产环节在户、加工销售在社、盈利返还社员”的发展模式,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10个,培育家庭农场51个,已有14个省级百强社,2个全国优秀示范社,探索形成了汉滨区忠诚专业合作社的“忠诚模式”和石泉县明星村专业合作社“明星模式”。
职业农民培育扎实规范。继续坚持在发展产业中培育职业农民、在职业农民培育中壮大产业的目标路径,加强教育培训,实训、实操,帮扶指导和管理认定四大平台,在规范、创新、融合、提升上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科学制定了整市推进工作方案,计划教育培训职业农民1万人、认定发证2000人。现已组建294名专兼职、“双师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和25名职业农民培育通讯员队伍,建立市级实训基地20个,开展市级中级职业农民认定100人,431名技术干部结对帮扶指导800多名职业农民,建立5583名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信息库。
农产品安全监管有力。今年以来全市举办现场咨询和各类培训72场次;培训执法人员180余人。农业执法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03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93台次,检查经营门店2438家。立案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36件,查获假冒伪劣种子532公斤,农药119.25公斤,兽药1475支(袋),饲料362.5公斤,结案32件,涉案金额186.3万元,挽回经济损失72.3万元。全市“三品一标”工作有序开展,上半年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