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石泉县采取“四字工作法”整顿后进村党支部

    作者:耿国泉 梅树林 刘小飞 时间:2006-05-15 08:15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石泉县为了彻底解决后进村党支部存在的问题,确保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了“四字工作法”,进一步加强对后进村党支部的整顿。
    一“派”。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对摸排出的20个后进村,每村派驻2名指导员,全程指导村上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及其它各项工作。针对后进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思想守旧、群众威信不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较差的实际,从乡镇选派1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16个后进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帮助尽快改变后进村的落后面貌。
    二“包”。充分发挥县级领导的指导、协调作用,实行县级领导“双包”责任制,全县20名党员县级领导在做好原有“五联一包”联系点包村工作的同时,每人再包一个后进村,切实帮助后进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县直部门包村的作用,对20个后进村实行“一包一”,实现“强帮弱”,即,每一个后进村要由1个条件好的县直部门来包抓,而且一包三年不变,若后进村在三年内没有变化,将追究包村单位领导的责任。
    三“引”。各乡镇党委坚持“多换思想少换人,先换思想后换人,不换思想再换人”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因材因人施教,注重从思想上“引”。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大对村干部的政治理论和实用技能的培训教育,对奉献意识差的干部,注重培养宗旨观念,教育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不思进取的村干部,注重培养艰苦创业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敢闯敢试的决心;对缺乏致富本领的村干部,注重提高致富技能的培训教育,帮助他们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目前,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20个后进村党支部班子已深入查找到班子及个人存在的问题162个,现已整改132个。同时,组织后进村40名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参加了村干部专题培训班,并到兄弟县区学习“取经”,提高其综合素质。
    四“促”。针对后进村存在村支部书记核心作用不明显、村“两委”职责分工不明确,相互协作能力差等实际问题,严格界定职责,明确村“两委”及主要负责人的职责和分工,严格监督管理,推行以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和民主管理为主体的监督机制。成立“两会一组”,即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让党员群众直接参与管理村务。实行考核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村干部考核机制,考核和评议结果作为确定工资报酬和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制,对政绩突出,工作负责,群众威信较高的村干部大力宣传,鼓励先进,督促后进。对政绩一般、群众意见大、问题多、无所作为的采取诫勉或组织处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