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十二年拼搏铸伟业——我市提前两年实现“两基”目标任务回眸

    作者:卢云龙 陈俊 陈宏炬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在雄鸡版图的腹部,深藏着一个以1∶200万比例尺才配添上一个圆圈的地方,这便是陕南重镇安康。在时代的扉页上,安康是希冀太平的名字,金州是富饶的题记。然而,安康是多灾多难的。仅建国后的50多年间,武斗战火,特大洪水和贫困地区曾三度惊动中央,闻名全国。
    历史的车轮步入公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安康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革和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已经拉满了弓,向重教兴学的“两基”攻坚射出了有力的一箭!
    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是我国政府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向联合国的庄严承诺。到2007年,安康市十县区实现“两基”目标,是省政府对我市“两基”工作的要求。
    手中无米,唤鸡不理;袋中无钱,办事艰难。这个道理对当今的中国人来说,实在是浅显而广泛不过了。作为8个县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两个县是省级贫困县的安康,对此意味着什么,人们当一目了然。
    叹息已无用,奈何也无可奈何!安康人民全力投入到了“两基”的攻坚战中。
    时间追溯到1994年,我市开始起步实施“两基”。历史会记载这一连串的日子———1996年,宁陕县率先通过省政府“两基”评估验收;1997年的镇坪县、旬阳县;1998年的平利县、石泉县;2000年的汉滨区、岚皋县;2002年的白河县;2004年的汉阴县相继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2005年11月23日,省市在紫阳县召开“省政府评估验收紫阳县‘两基’工作暨安康市‘两基’达标总结大会”,紫阳县顺利通过省验,标志着全市“两基”工作提前两年完成。
    穷财政也要办教育,而且还要办高质量的教育。这是全市各级领导的共同心声。以紫阳县实现“两基”为例:紫阳县是全市贫困县中自然条件最差、财力水平最低、办学条件最困难的县,但他们把实现“两基”作为富民兴县、建设和谐紫阳的奠基工程,保证了“两基”目标的顺利实现。正如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副总督学冯齐昌发出的感叹———“紫阳一面墙,相当于关中一幢房”,全市各县区都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采取了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最终取得这场彪炳史册、泽被后世的攻坚战的伟大胜利。
    回顾12年漫漫攻坚路,“两基”精神的形成更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内容。“党以重教为根本、政以兴教为己任,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社会风尚正蓬勃兴起。六个“始终坚持”确立了“两基”工作的基础地位,也展现了穷全市之力实施攻坚的决心和智慧。
    ———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1994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的重视支持下,市委、市政府把实施“两基”攻坚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列为各县区党政一把手工程,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过硬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县区领导有变换,但抓“两基”的责任不变,一任接着一任干,届届都有新贡献,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协同抓,部门领导具体抓。广大群众捐资助学,个个出力,感人事迹不胜枚举,在全市形成了上上下下优先发展教育,狠抓“两基”工作的良好工作局面。
    ———始终坚持依法治教。12年来,全市在实施“两基”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实施“两基”工作的重大意义,使之家喻户晓,人人明白。教育、计划、财政、工商、司法、税务、城建、土管、人劳、工、青、妇等部门,认真履行法律责任,齐抓共管,积极为“两基”办实事,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使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由1994年的96.96%提高到2005年的99.89%,提高了2.93%,小学学校数量由1994年的3963所撤并到2005年的1724所,校均162人,布点日趋合理,提高了规模效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由1994年的80.2%提高到2005年的98.58%,提高了18.38%,在校学生由1994年的68504人,增长到2005年的152749人,净增123%;高中在校学生由1994年的10596人增长到现在的44531人,增长306%。通过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广大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始终坚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两基”攻坚非常艰难,经费投入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解决“两基”投入问题,特别是“普九”所需资金,全市各县区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教育经费政策,提出了“事多先为教育办,钱少先为教育花,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工作口号,采取拨、捐、垫、贷等办法,多渠道筹措“普九”经费,较好地解决了“两基”投入问题。1994年至2005年,全市共投入“两基”经费9亿元,其中社会捐资1.83亿元,占总投入的20.33%。“普九”中,全市共新建教学楼1608幢95.5万平方米,排危、改扩建校舍64.7万平方米。各县区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最优美的环境在校园,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始终坚持提高教师素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全市在实施“两基”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一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一方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一方面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按时评定教师职称,按月发放教师工资,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开展教育科研,改进教学办法,努力提高质量,并以各种形式参加学习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据统计,全市小学专业教师学历合格率由1994年的77.14%提高到2005年的97.14%,提高了20%;初中由1994年的59.05%提高到2005年的97.23%,提高了33.18%。
    ———始终坚持扫除青壮年文盲。全市在实施“两基”中,坚持一手抓“普九”,一手抓扫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工作方针,大力开展扫盲教育。全市成人扫盲1998年通过省验后,坚持巩固成果,提高质量,“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进一步办好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积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培训,坚持为农服务的办学方向,在当地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年来,全市成人脱盲率由1994年的83.85%提高到2005年的95.3%,提高了11.45%;组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100万人次;全市现有各类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660所,其中村级就有1480所,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市级26所、省级18所。
    ———始终坚持加强过程督导。在12年的“两基”攻坚中,市教育局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督查指导的职能作用。坚持“两基”标准,按照“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要求,不断调整学校布点结构,狠抓校舍和部室建设,确保全面达标;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从学校外部环境、管理制度和精神文化等方面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加强“两基”过程督导,严把“两基”质量关。组织“两基”攻坚县从规划部署、宣传动员、实施过程到接受省级评估验收之前,至少要重点督导三次以上,并深入每个乡村和学校,进行具体的检查指导,组织“两基”初验。12年来,我市10县区的“两基”工作都有特色、显成果、高质量地通过省政府验收团的评估验收。
    目前,全市“两基”目标的实现,彻底改变了我市教育的落后面貌,各级各类学校加强管理,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全市已建成省市级示范中小学幼儿园35所,省市级重点高中21所,国省重点职校3所,国省市级骨干专业15个,省市级素质教育优质学校18所,省市级教育强乡镇56个,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上二本线以上人数也由1994年的335人增长到2005年的3609人,增加了近10倍。全市“两基”目标的实现,为各类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基”工作达标是一个新起点,以后的任务还很艰巨。如今,294万勤劳勇敢的安康人民正以“两基”攻坚的精神和信念,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