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岚皋 > 正文内容

    从黄金周看岚皋旅游产业发展走势

    作者:卢峙兵 刘志海 王兴波 时间:2006-05-19 09:26 来源:岚皋县人民政府网站 字号: 打印

    盘点安康旅游,就不得不说起岚皋。因为大自然的特别眷顾和岚皋人的睿智,旅游业早起步快发展,已经拥有了“岚河漂流”、“南宫名山”等众多享誉西北的著名风景。
    新闻现场
    5月的早晨,岚河漂流码头。人群熙攘,热闹异常,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爆场面;南宫山顶,神河源上,天高云淡,空气清鲜,美景如画,游人如织。金顶观日,林海探幽,草甸滑翔,源上篝火,个个参与性强的游乐项目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来岚游客,主要集中在西安及汉中、延安、咸阳等周边城市。组团前来的还有不少国外游客,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比利时、新加坡等地,国内河南、湖北、四川、北京等地的游客,更多的选择了自驾游的模式。
    黄金周里,最大的赢家是各涉旅企业和与旅游相关的三产从业人员。“五一”七天,岚皋县城的宾馆饭店天天爆满,就连农家旅馆也不例外。为了尽最大努力缓解接待压力,部分宾馆都临时添加了床位。农家乐更是乐翻了天。杨家院子、宏大新村、黄家河坝,这些岚皋的品牌农家乐,接待量骤增,火爆势头一直持续到节后。而在一些土特产专卖店,“岚皋”牌产品备受青睐,茶叶、魔芋、红香米、山野菜、竹笋等农副产品及药食保健产品,极富地方特色的砚台、根雕、刺绣等工艺品一路畅销,供不应求。
    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助阵黄金周,这个节让岚皋人感觉到了“金色”实足。节后盘点,岚皋“五一”收获颇丰,接待游客3.8万人、实现综合收入1140万元,再次刷新了岚皋黄金周接待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等多项纪录。
    新闻故事
    “岚皋是个好地方”,走出岚皋,给游客留下的,总是无尽的回味。
    自驾车从西安前来旅游的王先生给予的评价更高:“岚皋的景色让人流连,勤劳淳朴的岚皋人更是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有了这些,一个地方的经济振兴、社会繁荣应该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黄金周,发生的许许多多小故事印证了王先生的说法。5月2日,一位年过80的老太太凭寿星证在南宫山景区免费旅游了一次,不想回到西安才发现眼镜弄丢了。估计遗失在宾馆,打电话过来请求旅游公司能否找找。公司派专人到老太太曾住过的旅馆饭店寻了个遍,找到眼镜后,以特快专递的形式,用最短的时间把眼镜送还了主人。
    5月3日,西安一位姓刘的先生自驾车到岚河漂流景区。由于急着试漂,误将车钥匙锁进了车里。车主焦急万分。公司员工闻讯后,当即派人协调找来修车师傅,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问题。感动的车主掏出500元现金酬谢,工作人员婉言谢绝。
    冒雨救病号,义务讲解员,勇救落水者,只要有游客的地方,就有好人的身影,就有好事的发生。这样的环境,是勤劳质朴的岚皋人在用心营造,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这种精神,应该是岚皋对外开放和发展的分量最重的名片。
    新闻背景
    岚皋旅游业,起始于1992年南宫山森林公园的动工兴建。1998年,岚河漂流和神河源两大景区开始运作。这时,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到了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内外因素同时发力的1999年,朝阳产业的市场效应很快显现出来。
    2002年底,岚皋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旅游品牌”的发展战略,秉承独特的自然禀赋形成的“健康之旅、生态之旅、绿色之旅”品牌开始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为推动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县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和旅游产业发展远景规划,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和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的统筹规划,县上领导的身体力行,还有全民的积极参与,增强了全县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思想意识,各级各部门发展旅游业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形成了全民关心旅游、理解旅游、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为岚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明确了发展思路,如何推动这一新兴产业早日步入持续发展的轨道,使之保持均衡的发展态势?在审慎分析之后,县委、县政府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准确定位,形成品牌,走出岚皋,推销自己。集全县财力、人力和物力,先后到西安,上延安、去榆林,远赴武汉、长三角等地区举行大型旅游推介活动,主动出击,参加中国东西部贸易合作洽谈会、十堰市旅游协作会、上海旅游博览会、安康汉江龙舟节……“岚皋山水”在这些节会中延续,生态品牌在这些节会中擦亮。
    在区域宣传促销效应突显的关键时期,岚皋政府开始将“营销旅游”的理念引入政府工作,响亮地提出了“营销岚皋”的口号。政府开始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吸纳民间资本注入,按照“以资源换资金,以产权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的引资思路,扩大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旅游项目、产品开发和旅行社经营等活动。先后有岚河湾水上乐园建成,绿色食品公司、AB保健品厂、根雕石刻工艺厂等一批专门从事旅游土特产品的开发经营的企业应运而生。
    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建成南宫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神河源省级森林公园和岚河漂流等景区,规划了享有“陕南小九寨沟”之称的千层河、蜡烛山、水围城等一批待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初步形成了生态旅游品牌,经济收入逐年攀升,对县域经济社会产生的多元拉动效应逐步显现。
    新闻数字
    据普查,岚皋境内共有景点230个,一级景点75个,二级景点54个,三级景点101个。南宫山、神河源、漳河坪、蜡烛山、千层河五大景区呈网状分布在县城四周。230个景点整合为五大区域,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
    为加快景点景区开发速度,近年来,岚皋共投入资金7500万元建成了南宫山国家AAA级森林公园、神河源省级森林公园,包装推出了誉满西北的岚河漂流景点。建成两条高标准的旅游专线公路,供水、供电、通讯及星级厕所等基础设施全部就绪。该县的旅游开发初步形成了集体与个人、国家与民间资本相结合,多途径、多渠道融入开发资金的格局。据统计,通过采取财政投入、外资注入、民资融入等途径,投资开发旅游业资金总额已达到2.1亿元。与此同时,服务体系得到逐步理顺,日趋完善,现有旅游服务公司3家,注册资金600万元,旅行社1家,旅游定点饭店3家,专业导游人员18人,年接待游客10万以上。
    2004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创综合收入5100万元,2005年,全县接待游客12万人次,综合收入达6000万元。旅游产业的发展,直接刺激了三产的快速发展,岚皋农家乐的蓬勃而兴应该是最好的见证。目前,全县已有210户办起了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在6万人次以上,可给农民带来2000万元的收入。
    领导感言
    岚皋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赵良亭说:让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形成经济优势,产生裂变效应,造福一方百姓,这是我们发展旅游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稳中求快,快中求精,扬长避短,统筹兼顾,实现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客观地讲,岚皋旅游产业发展与所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仍不相称,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十分弱小。现阶段,基础设施薄弱、管理体制不畅、发展环境较差、宣传促销滞后、服务人才匮乏,这些都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
    做大岚皋旅游,就必须从解决根本性问题入手。首先,要唱响发展品牌。旅游是一种“眼球经济”,知名度经济,注意力经济,更是“创新经济”。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打什么牌子,至关重要。经过几年的反复探讨求证,我们确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营销品牌———“生态岚皋”。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通过宣传促销,努力让外界认识这个极具影响力的品牌,最终认同它的产品、服务和环境,达到把岚皋“包装”好,卖出去,并且能够卖个好价钱的目标。其次,要形成旅游精品。坚持以森林生态旅游为重点,以人文景点为补充,狠抓服务体系配套,开拓新兴旅游项目。积极做好南宫山4A级和神河源、岚河漂流4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着力塑造一批精品景区。围绕“吃、住、行、游、购、乐”六要素开发旅游产品,挖掘传统乡土文化内涵,拓展旅游市场,提高产业化水平。最后,要加强政府引导。围绕创建全国生态旅游名县、陕西旅游大县、陕南旅游强县的目标,聘请知名专家,尽快高起点编制完善岚皋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和主要景区建设详细规划。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行“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的旅游投资格局,实现国有资源与企业资本的最佳组合,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和景区景点开发、经营管理市场化进程。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旅游交通、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整治,改善旅游硬件设施,提高景区建设品位。
    百姓说法
    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副主任陈洪文:刚开始筹建公园时,我们自己的信心都不是很足,因为怎样让巴山深处的“天然大氧吧”走出深闺,如何突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的瓶颈,这不是几个人、几个部门可以解决的。这些年,县委、县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旅游产业,为旅游企业的发展壮大营造了良好环境,我们对明天的岚皋旅游业发展充满信心。
    今年,管理处计划在森林公园人文景观上做足文章,主要包括修建人工瀑布、南宫索滑、环山观光道等,同时,力争创建国家4A级风景区顺利达标。
    溢河乡宏大村支部书记陈国耀:我们祖祖辈辈住在南宫山脚下,从来就没有想到能够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宽敞的大马路、漂亮的小庄园,村民们差不多都经营着收入蛮多的农家乐,这样安逸的日子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呀!这不,前些天,村头的“一家农家乐”还创下了一天接待游客34桌的记录啦!
    编辑点评
    旅游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而旅游又远不止是一个一般意义的产业,它更像一个“部门”,影响着一大批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是个“无烟工业”。回望岚皋旅游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应该庆幸和感激决策者当年的正确抉择———举全县之力打造旅游品牌。正是有了这样的远见卓识和强力投入,岚皋旅游才得以在全市率先发展,勇立潮头。
    岚皋旅游发展到今天,还应该在文化内涵上再下功夫。其实,文化内涵不仅表现在人文景观之中,而且表现在自然景观以及吃、住、行、游、购、娱整个旅游的全过程。目前,国内外游客已进入“第三代”游客,即由第一代的“观赏型”,到第二代的“思考型”,再到第三代的“体验型”。因此,使自然山水与文化相融合,努力提高景区景点活动内容的参与性、互动性,让游客在参与中体验感受景区的魅力成为一大时尚。要赢得未来,就必须在文化内涵上多做文章,做足文章。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开发服从保护,发展促进保护,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心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