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年初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岚皋县公安局近年来坚持群众路线,创新推出了社区民警专职化、“十小警务”、54项便民措施和民生警务平台为核心的民生警务服务体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省公安厅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警察是躲不了懒的,特别是一线警察,只要事关社会稳定,事关民众安危,事关群众冷暖,就是爬也要爬去。”说这句话的正是今年36岁的岚皋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新城社区警务室负责人魏诚。
正如魏诚所说,近年来,岚皋公安推出了以社区和重点村民警专职化、“十小警务”、“54项便民措施”和民生警务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民生警务服务体系,把警务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广大社区农村,警务工作内容也从单纯的社会治安管理延伸到了协助解决群众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问题。该体系的推进落实,在得到群众普遍称赞的同时,也给予了岚皋最大的和谐稳定。其中有这么一组情况和数据:2011年以来,岚皋社会治安持续稳定,重大刑事发案逐年下降,连续五年保持全省信访“三无县”和“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连续三年 “两率一度”测评名列全省前列。
那么,这究竟是套什么体系,这套体系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有哪些艰辛曲折,取得了哪些令人欣慰的成果呢?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这套体系,也走进了创造这套体系的主人——民警和群众。
这是民警用脚板走出来的体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012年底,岚皋县公安局局长郭子平发现,经过几年严打整治和综合防控,全县刑案发生率在逐年递减,民众安全感明显提升,而与此同时,群众对未来生活有了更多更新的期待,对社会治安也有了更高的诉求和愿望,特别是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全面实施后。
为了全面掌握广大人民群众对未来治安的诉求,岚皋县公安局开展了一次“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全县百余位民警带上笔记本、调查问卷、照相机等,深入到15个镇188个行政村以及10个社区展开调研。这次调研,涉及治安、刑侦、交警、消防、110指挥服务台、外事等各警种工作职能,同时包括对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困难和问题的了解,所有这些信息再源源不断输送到局信息中心汇总分析。
一份沉甸甸的社情民意就这样形成了。群众认为,社会治安方面最大的愿望是邻里和睦、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影响安全感的因素除了重大案件外,主要是一些与日常工作、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矛盾”、“小纠纷”、“小隐患”、“小案件”,而与此不适应的是少数基层单位和民警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同时认为,公安机关办证手续还很复杂,办证时间过于死板,办事效率还很缓慢,一些年轻民警工作方法简单,表情冷漠,语言生硬,经验缺乏,生搬硬套。
怎么办呢?一个字,改!岚皋县公安局立即从人和事两方面整改落实。人的方面,对年轻民警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局领导带队不打招呼对各警种进行抽查督查巡查,严肃查处违反警纪警规行为。事的方面,逐步建起了民生警务服务体系,重点包括:在社区和重点村建立警务室,选派民警全日制驻守办公;办证时间从星期当中的八小时增添到紧急事项群众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到位,大幅压缩办证时间,义务寄送证函件;依托互联网投资50余万元建立民生警务服务平台,推出全部46项警务网上申报及在线查(咨)询、在线报案及车驾违法记录短信提示等服务。
这是民警用心灵搭建起的桥梁——“警察作风大革新,走村串巷解民情”
除了社区和重点村民警专职化外,岚皋还推出了联络组建“小帮手”、摸排开展“小管教”、排查化解“小纠纷”、主动协办“小案件”、及时清理“小隐患”、高调营造“小环境”、实时提供“小服务”、注重搞好“小建设”、高度重视“小建议”、合理用好“小权利”的“十小警务”。在此基础上,岚皋又制定推出了“54项便民利民新举措”,同时在局机关、各所队门口及互联网上建起了民生警务服务平台。
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还是办证问题。岚皋公安推行了温馨服务、延时服务、加时服务、预约服务、马上服务。微笑着向群众打招呼,递上一杯热茶、仔细倾听群众服务诉求以及通过周末加班、平时延时上下班、群众电话预约时间、紧急证件马上到以及通过网上自助警务服务平台等方式,变群众“焦虑而来”为“满意而归”。
“警察作风大革新,走村串巷解民情,半月拿到身份证,你说喜人不喜人?”这是岚皋县民主镇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台词,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岚皋公安推行民生警务所带来的变化以及群众的喜悦心情,而其中提到“半月拿到身份证”,更是实情,岚皋公安机关通过争取省市公安邮政部门建立起群众证件快办快递“绿色通道”,群众原先需要等三个月才能拿到的身份证,现在最短只需十天便能到手。
也正如台词所说,岚皋公安近年来加大了调查走访和信息采集工作。一位派出所民警说,现在是有案子村上办,没案子村上转,与群众打交道时间占到工作时间80%以上。翻开民警进村日记,记录的内容远超出了笔者想象,里面除了记录有民警排查案情、化解纠纷、采集户籍信息、走访重点人员外,还记录有农户吃穿用度、庄稼长势、产业发展、房屋安全、上学就医等问题,甚至有“今发现张家老坟园似被人为挖开,得关注”字眼,观察之细、思考之深可见一斑。
这是民警用责任挑起来的重担——民众安危至上,社会和谐为本
为了解决治安防范人力不足的问题,岚皋整合公检法司信访等部门在村镇社区工作人员600余人为社会治安综合防治“小帮手”,组织大爷大妈们成立了200余人的“红袖章”巡逻队。与此同时,投入资金上千万元,在城镇街巷、银行、车站、学校、医院、商场等地以及乡村重要路口、滩口、村口等地安装大小视频监控2000余个,在县局、派出所、警务室全部建立了视频监控平台。自从这大小监控遍布城乡之后,就犹如一双双眼睛死死地盯着犯罪分子,打架斗殴一目了然,即使猖獗一时的流窜摩托车盗窃案也从此得到了遏制。
然而,“小矛盾”、“小纠纷”、“小案件”仍然多发,并且,一旦处置不当,很容易酿成“大误会”、“大冲突”、“大案件”。
2013年7月,该县民主镇枫树村王老汉向民主派出所报案,称自己十几只羊被人偷了,怀疑是邻居所为。然而,民警通过他的描述和初步打听,认为被盗的可能性小,丢失的可能性大,但是如果不及时找到丢失的羊群,可能会造成两家更大的误会甚至升级为不稳定因素。于是,派出所两位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分头爬坡上岭,硬是帮他找回了已失散到各个山头的羊。村支书宋荣华说:“自从那次民警辛辛苦苦帮他找到羊并对他教育后,王老汉再也不乱怀疑人了,气量大多了!”
笔者通过查阅民警日记发现,类似这样的事情还不在少数,几乎每位民警每个月都会碰上至少一起。被公安部评为“优秀人民警察”和“爱民模范”的岚皋县公安局民主派出所老民警胡仁国说:“我们之所以要这样做,不只是帮群众找回损失,更是为了解开群众心中的疙瘩,受到教育,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光明正义。”
而需要面对可能升级的“小纠纷”更多。比如说,漫天要价,阻挡施工,坐装载机铲斗里不出来的;因产权地界纷争、封道堵路、拦门要钱的;夫妻闹矛盾离家出走后杳无音讯、请求找回的等等,这些“谁接手谁头疼”的事,岚皋民警却要竭诚办到心服口服、双方满意。
民生警务,这套为群众量身打造的服务举措,正带领岚皋公安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路上,也把警徽深深镌刻在了岚皋百姓心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