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东桑西移”前期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作者:谭祥美 时间:2006-05-22 09:48 来源:市商务网 字号: 打印

    4月下旬,全市“东桑西移”工程工作会议以后,各县、区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措施,强力推进,实现了前期工作的快速、高点起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止5月19日,除岚皋县因龙头企业未落实而影响工作进展外,其他7个蚕桑主产县、区均在短短的20天内,放弃“五一”黄金周休息时间,编制完成了“东桑西移”工程蚕桑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2006年度实施方案。在5月20日召开的“东桑西移”项目初步审查会上,来自蚕桑丝绸生产、科研、教学、流通领域的专家,对汉滨、紫阳等县区的工作及初步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建议根据有关规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尽快推荐上报。副市长巨拴科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各县区、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加强指导,热情服务,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争取蚕桑主产县、区都能进入“东桑西移”规划,得到国家支持,陆续付诸实施。
    蚕桑丝绸是安康的传统支柱产业,具有从种桑、养蚕到加工、贸易的完整产业链条,涉及一、二、三次产业,是西北地区的“龙头老大”。2005年,桑园面积72万亩,养蚕发种44.44万张,蚕茧产量1.54万吨,分别占全省的58.54%、75.73%和75.97%,占全国的6.27%、2.61%和2.64%。有缫丝企业8家,自动缫丝机60组,白厂丝产能2000吨,织丝、染整能力50吨,服装加工100万件。科研、制种、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健全,规范种植、小蚕共育、大棚养蚕、方格簇技术普遍应用,“公司+基地+农户”经济利益格局初步建立。
    “东桑西移”工程是商务部提出的,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为目的,以调整茧丝绸行业和区域结构为主要内容,以政策引导、科技创新、文化统领为手段的系统工程,旨在加快中西部地区桑蚕基地建设,推进茧丝绸科技创新和自主品牌发展,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我国丝绸行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丝绸强国目标。总体目标是:“十一五”期间,在中西部地区建设200个万亩以上的桑蚕基地;发展50个自动缫10组以上的茧丝绸加工企业,30个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丝绸工业企业;培育2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根据规划,2010年全市优质桑园面积将达到80万亩,比2005年增长11.11%,养蚕发种100万张,蚕茧产量4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1.26倍、1.60倍,年均增长17.61%、21.03%,在全国的位置有所提升,初步实现蚕桑丝绸强市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