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我市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亮点纷呈

    作者:刘安琴 时间:2006-05-23 08:11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近年来,我市紧紧依托生物资源优势,抢抓中省加快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在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市县联动,各界齐心共建的良好局面。
    ——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成绩喜人。全市现有镇坪、旬阳2个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平利、白河、宁陕3个省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其中平利、宁陕2县为国家级绞股蓝规范化种植基地,旬阳、白河2县为国家级薯蓣规范化种植基地。我市被确定为以中药现代化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国家专利产业化安康试点基地。目前,全市大宗中药材栽培品种达20余个,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亩。仅黄姜种植面积已达60余万亩,为全国黄姜第一大市。绞股蓝种植品种面积达6000余亩,年产绞股蓝6000余吨,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绞股蓝种质资源圃和GAP示范园,成为全国最大的绞股蓝种植基地,平利绞股蓝取得了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认定保护,安康北医大制药有限公司平利绞股蓝基地顺利通过国家GAP认证,白河、旬阳、汉阴、石泉等县基地企业的黄姜、黄精、板蓝根、金银花等品种有望近期通过GAP认证。
    ——创新中药研发体系初步形成。在中药材良种选育方面,先后培育出了三倍体、四倍体绞股蓝新品种,选育出了高含量的盾叶薯蓣种质;在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杜仲环剥再生技术、盾叶薯蓣人工栽培技术等一批成果,并且大面积推广成功,尤其是盾叶薯蓣人工种植、活獐取香、林麝驯化等科研项目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新药研发方面,“绞股蓝总甙的制取方法”及其系列药品已取得国家19项发明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家级新药“股蓝泼尼松”、全天然中药“小儿上感口服液”、治疗心血管的“羟乙葛根素”、治疗乙肝的“八宝素”、“乙肝清胶囊”和“玉蚕冻干胶囊”等中药新药不同程度地通过了规定的实验、试验程序,进入审批阶段,同时一批新的研发项目正在进行之中;在中药标准化研究方面,国家药典中的淫羊藿标准自1985年至今4次修订均由我市药检所承担完成,绞股蓝6个系列标准通过陕西省地方标准认定,薯蓣种植规范化科研趋于成熟,《黄姜种子种茎质量标准》、《黄姜栽培技术规程》、《黄姜专用肥标准》、《鲜(干)黄姜分级标准》、《薯蓣皂素及检验方法标准》等系列地方标准在黄姜规范化种植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生产、加工、营销体系日趋完善。全市有中药加工企业40家,通过GMP认证企业4家,有5家制药企业跻身于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行列。目前我市批量生产的医药产品中有国家级新药10个,省名牌产品2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8个。由北大安康药物研究院创制的绞股蓝系列中药及保健产品达4大类80余种。安康中科医化公司生产的双烯醇酮醋酸酯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享受出口免检。镇坪制药厂葛根素原料药销量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葛根素注射液小针剂被评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各企业的医药产品销售网点已遍布全国,市内100多家药品经营企业通过国家GSP认证。在市生产力中心成立的陕西中药现代化信息网安康分站积极宣传安康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成果,推介中药项目,仅去年一年发布信息1600余条,成为宣传推介安康中药产业的窗口。
    另外,在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有创新潜力的科技人才。被称为“绞股蓝之父”的徐世明教授领导北大安康药物研究院,先后取得12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19项,徐世明荣获国家首届发明创业奖,并获“陕西省十大发明人”称号。在5月11日召开的全省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上,市科技局等6个单位荣获“陕西省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冀峰等7名同志荣获“陕西省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先进个人”称号。他们已成为推动我市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