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专题文章>路线教育 > 正文内容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第112期

    作者: 时间:2014-09-23 15:04 来源: 字号: 打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简  报

    第102期
    (总第112期)

    中共安康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9月10日

    旬阳县推出流动党员参加活动“345”工作模式

      旬阳县认真研究落实流出地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上的协管责任,探索建立“345”工作模式,力促从本县流出的党员“流动不流失”,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

      “三找”亮身份,解决“去向难掌握”问题。针对流动党员脱管现象突出、党员找组织困难等现实问题,认真开展“三找”工作,使流动党员“回家”积极参加活动。一是支部找党员。由流动党员户籍所在地党组织通过信函访找、电话追找、登门查找等形式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络,动员其主动与原党组织取得联系。二是党员找支部。在社区、交通要道、厂矿企业、人口集聚地段广泛散发和张贴《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动员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主动与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取得联系。三是党员找党员。开展党员互找、互查、互联,摸清560名流动党员相关信息,并建立台账,做到流出支部清、家庭状况清、流动地点清、从业状况清、联系方式清、思想情况清,为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四学”受教育,解决“学习难到位”问题。针对流出党员学习缺资料、无平台的问题,采取培训学、引导学、集中学等方式,让流出党员由“能够学”转为“用心学”,不断提升学习效果。一是网络平台培训学。依托县党建网、远程教育、QQ群等网络平台,上传、分享教育实践活动的图片、视频、学习资料,让有条件上网的流动党员能够随时上网学习,随时下载学习资料。二是手机短息引导学。依托微信、党建手机报等移动信息平台,定期向流动党员发送教育实践活动有关学习内容、相关资料和信息,让流动党员随时随地参加学习。三是邮寄资料指导学。以支部为单位,向流动党员邮寄一封公开信,引导流动党员亮明党员身份、增强党员意识,积极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来。同时,将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方法步骤、目标任务等应知应会知识进行梳理整理,编印学习辅导“口袋书”等资料,目前已邮寄560多套。四是返乡补课集中学。抓住流动党员在重大节日、探亲返乡期间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务工行前教育活动,狠抓流动党员“补课”工作。对短期或县内流动的党员,村、社区党组织在集中学习时,优先考虑时间安排,尽可能吸纳流动党员参加集中学习,确保参学“零缺位”。

      “五定”建制度,解决“活动难参与”问题。针对流动党员外出管理难、开展活动容易遗漏等问题,结合实际,建立定人联系、定时联系、定责联系、定期汇报、定期慰问五项制度,实现流动党员管理常态化。一是定人联系制度。各村(社区)支部采取一名支委成员联系一名流动党员,或一名在岗党员联系一名流动党员的形式“一对一”结对联系,并明确结对职责和要求,全程帮助流动党员参与好活动。二是定时联系制度。根据活动安排和学习情况,每名联系人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每周至少一次。三是定责联系制度。联系人负责向所联系流动党员传达学习情况,并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和所属党支部的教育实践活动安排和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学习实效。四是定期汇报制度。通过信件、电话、手机短信等途径每周听取流动党员汇报自己在外务工的学习、思想情况。五是定期慰问制度。镇、村搭建排忧解难服务平台,定时到流动党员家中走访慰问,在就业信息、子女就学、生产生活等方面主动予以关心和照顾,消除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广娟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