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简 报
第112期
(总第122期)
中共安康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10月13日
【整改在行动】
汉滨区持久用力抓整改
9月23日,汉滨区新的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对外运行服务,标志着该区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正式集中办理,实现“只进一个门,只见一个人,办成一件事”的目标。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区坚持聚焦“四风”抓整改,本着“下猛药、治顽疾”的态度,以“舍得割肉、舍得开刀”的气魄推进落实,列出整改任务1915条问题,已整改到位913条,让群众看到了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17项专项整治狠刹“四风”顽疾
该区以5个方面、49项整改任务为龙头,推行区委常委包片制度,9 名常委包联9个片区,明确17个牵头单位、28个配合单位责任,逐一建立整改方案和措施,确保整改到位。集中开展17项专项整治,由7个部门牵头实施,26个部门在区政府网站公示接受监督。区政务服务大厅整合36个部门262项审批事项,统一进驻政务大厅,亮出权力清单,实现集中办公。清退超标公务用车25辆;信访积案化解完成上级交办案件26件,正在办理50件;全区会议、文件数量同期分别下降19%和18%;清理办公用房4937.34平方米;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2项;清退吃空饷4人;压缩三公经费20%;公务接待量同比下降76次,节省接待经费18.6万余元;整顿165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调整党组织书记45名;查处干部违纪违规案件和“四风”方面问题案件45起,给予党政纪处分166人。全区党员干部作风持续转变,“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制度“硬杠杠”筑牢作风“防火墙”
着眼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区委、区政府主动承接中央和省、市制度规范,计划新建、修定制度1312个,完成717个,其中新建制度13个、修改制度13个、废止制度3个。各级党员干部按照镇办、后进村(社区)、连心户等类别分别明确包联责任,主动上门为群众服务、收集、解决问题。完善群众工作制度,搭建便民服务、信息查询、阳光政务、周二驻村集中服务四大平台,建立包联服务台账,实行跟踪销号制,区镇村“三级问题库”收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5835件,办结销号5017件,占问题总数的84.46%。区纪委启动反腐败工作联动机制,出台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暂行规定,用制度管人管事。区政府办完善公民代表走进政府活动,共同探讨民生和发展,拉近政府与群众距离。区民政局建立城乡低保义务监督员制度,确保让最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救助。洪山镇推行干部“亮身份”制度,消除群众办事“盲点”。
着力解决群众上学、就医、出行等问题
针对群众办事不方便问题,成立群众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群众工作部,筹资500万元统一规划设计,建成1个区级行政服务大厅,34个镇办便民服务中心,731个行政村、49个社区建立便民服务站,设置便民服务点2031个,选配中心户长(信息员)3309名,四级便民服务体系覆盖全区,实现面对面、点对点服务群众,开展便民服务27.6 万人次,服务事项26.6 万件。区直68个部门、34个镇办、774个村(社区)公开服务承诺事项3527件,办理落实2702件,其它事项正在按办结时限办理。区教体局完成农村寄宿制学校及食堂改造1.04万平方米、公办幼儿园项目收尾工程,城区教育资源整合“6校”改扩建、三校迁建扎实推进。区卫生局完善医疗单位对口帮扶,关爱基层百姓身体健康。大竹园镇对87名特困中、小学生每年补助1200元和1000元,对73名慢性病患者组织医疗鉴定,办理慢性病手册。晏坝镇完成连户路25公里,产业生产路3公里,一大批涉及群众上学、就医、出行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