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一是实施考评新机制。各乡镇年初将全年各项工作划分为党建工作、经济工作、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民政与扶贫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6个方面,年终成立综合目标考评组对所属各村完成任务情况进行量化赋分,排出名次,实行考核结果与村干部报酬挂钩。同时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单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单项奖,加大了奖励力度,进一步拉大了工作先进村与后进村村干部的工资报酬差距,激发了村干部的干事热情。
二是推行末位淘汰制。各乡镇根据本乡镇综合目标考评结果,对工作处于末位的村除确定为整建村外,对不能胜任工作的村干部予以撤职或罢免,增强了村干部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树立了村干部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2005年度考核后全县共撤职罢免村干部11人。
三是实施强村包弱村。在继续实施部门包村的同时,各乡镇在本乡范围内选择村干部素质高、班子战斗力强、产业发展快、各项工作领先的1至3个村,分别包抓一个后进村,充分发挥“强村”村干部发展意识强、工作思路超前的优势,帮助后进村找准落后症结,提出切合实际的整改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向后进村干部灌输新的发展理念,传授先进的工作方法,并带领他们争取资金项目,增强了后进村干部的领导组织能力,促进了后进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
四是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县委组织部出台了《村级党建组织工作检查制度》,要求各乡镇党委书记、分管副书记、组织干部和部机关干部每季度检查1至5个村的党建组织工作,重点检查村党建组织工作、产业发展及包抓“弱”村成效,并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和村级综合目标考评,形成了县乡村齐抓村级党建组织工作的合力,全面提升了全县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全市蚕茧收购管理工作会议召开[ 04-24 ]
下一篇:旬阳经贸局引领企业强基固本[ 05-29 ]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