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没想到,现在政府不但不逼着我们种这弄那,还为我们培训茶叶加工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好茶卖不出好价钱的问题,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近日,紫阳县向阳镇合垭村茶农看到自家的茶叶卖出了好价格,高兴地说。和合垭村茶农一样,现如今,千千万万的紫阳农民正享受着党和政府的温暖,这也是该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党员干部转变服务“官”念,贴近百姓需求,管理不越位,服务不缺位,看清群众的脸色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面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任务,紫阳县委、县政府主动出击,解决问题。通过对农村工作的调研,他们发现,对群众的事情,有的党员干部恨不得样样包办,但磨破嘴皮跑断腿,群众未必领情,效果也未必好;可如果放任不管,则自己的责任又没有尽到。集体研究之后,他们认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来说,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不管不行,管多了同样不行,关键在于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时不越位,农民需资金、技术时不缺位;看清群众的脸色后再办实事,把实事办到农民心坎上。基于这种认识,该县党委、县政府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要求党员干部思想上要有新认识,行动上要有新举措,转变服务“官”念,贴近农民需求,看清群众的脸色后再办实事。
观念一变天地宽。由于该县切合实际从源头抓起,党员干部改变了以往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时“官逼民富”的做法,大多数村实现了生产发展的大跨越。该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红椿镇七里村通过包村干部和当地村民的共同建设,村容村貌就发生了极大改观,全村新硬化村级公路4公里,四改三建30户,到户路1公里,新建茶园500亩,完成堰渠建设300米。
不仅如此,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也是事关群众脸色好坏的重要因素。该县让党员干部农忙时带着群众搞生产,农闲时领着群众忙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年以来,该县党员干部看清农民的脸色办实事、好事300余件,为群众解决急难事130多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