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任务,以稳中有为、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为主基调,以提高质量、均衡发展、促进公平为主题,以教师队伍建设、群众路线教育、确保校园安全为保证,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推进教育事业均衡优先科学发展,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一是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扎实推进。针对城镇化出现的“上学难”问题,全力推进规划、建设、改革工作,安康中学、市初中、市一小等完成校园改造提升工程,增加学位800多个;市阳光学校扩建工程已完成“三通一平”等待招标开工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一期建成投入使用;汉滨初中、兴安初中改扩建和东坝小学、江北小学建设全面启动。全市累计完成教育项目543个,投资8.29亿元。
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卓著。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4.63%、高中阶段升学率达95.11%,分别超省考指标8.63个百分点和5.09个百分点。旬阳、宁陕、石泉、平利4县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宁陕、平利、白河、旬阳、镇坪5县创建为省级“双高双普”县,旬阳、石泉、宁陕创建为省级教育强县。
三是职业教育荣获国家先进称号。以就业为导向,遵循“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集团办学”发展方向,建成国省示范校3所、省级重点校3所、精品示范专业13个和实训基地9个,推进职业学校和专业整合,实施全市统一联合招生,提升职教发展能力。
四是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圆满收官。第一轮计划累计投入4.9亿元,新建公办幼儿园147所,新增入园幼儿3.78万人,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比2010年增加39个百分点。
五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破冰前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划片入学全面实施,启动了“大学区、教研协作区、督学责任区”一体化管理改革试验,确定了高效课堂改革31所试验校和12所基地校,高考文理二本上线名列全省第二。
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师生。联合市委宣传部召开全市中小学核心价值观“三进”和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会,扎实抓好“六个融入”和加强“六项教育”工作任务,突出抓好中小学德育教育、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举办各类志愿服务1500余次,读书、征文、绘画等比赛1243场次,校园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活动900余场次。
七是师德师能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八条规定》《安康市中小学教师从教行为“十禁止”》《安康市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办法》等规定,持续组织开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师风教育整顿和“乡村好教师”宣传展示活动,全年表彰优秀教师260名,评选省市级教学能手203名,招聘补充教师560名,实施各类教师培训41056人次。
八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显成效。累计投入1.84亿元,全市有888所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占学校总数的80.7%;5381个教学班实现了“班班通”,普及率达62%;国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县区和示范学校评为先进;15件作品在省第十四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奖,宁陕中学机器人作品荣获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金奖。
九是美丽新校园建设亮点纷呈。从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成就每一个教师出发,扎实推进以生态、书香、文明、平安、和谐为主题的美丽新校园建设活动,检查验收命名五星级美丽新校园105所,使校园成为生态优化、书香浓郁、人文雅致、平安稳定、和谐共生的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家园乐团。
十是教育公平校园安全惠及民生。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受益学生22万人。落实资金2.15亿元,共资助学生12.95万人次,11.9万寄宿生和10.8万名留守儿童得到教育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入学率达100%。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3.4%,投资2043万元加强校园“三防”建设,排查化解涉校矛盾纠纷108起,各类安全隐患503处,校园及周边综合整治104处,新创建省市级平安校园50所,没有发生重大校园安全事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