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载于陕西日报2015年1月27日09版三秦新视野)
白河县龙王沟小流域坡面治理工程
水保生态观光养殖园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保护好安康水资源及水生态环境,对南水北调中线取水意义重大。丹江口水库以上汉江流长925公里,其中安康境内340公里,占水源段流长的36.7%,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52亿m3,占库区水资源总量的65%。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既是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的政治责任,也是安康永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安康市走以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紧紧围绕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积极探索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有效途径,着力建设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护体系,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水源地保护等有机结合,加快水土资源保护和治理步伐,承担起为“南水北调”守水护土、涵养水源的生态责任,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群众致富增收,社会经济趋于协调发展。
固土强基 夯实农业基础
上游水土保持规划,始终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障供水安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大力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2007年以来,安康市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共治理210条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00平方公里,完成总投资13亿元,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把搞好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放在基本国策的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制定落实具体措施,出台了管理办法和制度,为水保治理工程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技术、制度保障。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照“与发展主导产业、新农村建设、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思路,筑牢“山顶移民搬迁大封禁,山坡退耕整地造林草,山腰修地保水兴产业,山脚固堤保土种粮食”四道综合治理防线,坚持一面坡一面坡地修地,一座山一座山地植树,一条沟一条沟地治理,有效改善了治理区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项目区内人均增加基本农田0.2亩,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40公斤以上,人均经果林达到1亩以上,项目区的群众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农业人均纯收入增加了30%以上。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66%提高到88%,年增加蓄水能力1.5亿方,年减少土壤侵蚀量1300万吨。随着一系列水保工程的实施,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