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阴 > 正文内容

    党管武装谱新篇

    作者:黄舟山 时间:2006-06-20 12:57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汉阴县探索出党管武装工作的新路子纪实

    巍巍秦巴山,泱泱月河水。“陕南抗日第一军”发源地的汉阴县,是陕西省委、省政府批准的“革命老区”,也是何振亚等3名共和国将军的故里,这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今天,这里的党管武装工作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制度创新管武装
    该县县委几任主要领导在召开的全县武装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坚持党管武装工作是关系改革和发展能否顺利推进的大事;是非抓不可的政治任务;管不好武装工作的党委不是合格的党委,不重视武装工作的领导不是政治上合格的领导……”先后几次在县委常委会上组织大家学习《国防法》、《民兵工作条例》等有关法规和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使党管武装工作在领导层入脑入心。
    近年来,汉阴县先后出台了8项有关党管武装工作的规章和制度,使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防建设、基层武装部建设等纳入了法制化轨道。特别是《汉阴县党管武装工作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从任务、职责、内容和奖惩等方面对各级党政机关关心支持武装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作了规范。使各级党委议军、党政领导过“军事日”形成制度。同时,县人武部领导参加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参与县上重大问题的决策。乡镇机构改革中,全县18个乡镇的武装部部长全部享受副科级待遇且进入国家公务员序列,使专武干部平均年龄由38.5岁降低到31岁。这些制度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人武、专武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该县在考核评定乡镇工作时,坚持把武装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去年县级班子换届,乡(镇)党委书记变动较大,有的甚至把民兵连长撤掉由村主任兼任的实际,下功夫解决少数乡镇领导党管武装意识不强、对党管武装不懂不会的问题,努力形成人武工作党委集体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坚持每年一次的“党政领导一日军营生活”,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使爱武装、管武装、强武装的意识渗透到各级党政领导的思想深处。
    切实履行党管武装“七项职责”,认真落实“十项制度”,坚持做到“五有三要四个一”。近年来,县乡党委、政府对武装工作普遍做到了“四个纳入”,即:纳入整体工作规划,作为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保证工作有位子,发展有路子,奋斗有目标;纳入各级党政领导职责范围,作为各级年度工作考核考评的重要依据,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讲评;纳入财政预算,做到有计划有保证。各级党政领导尤其是“一把手”,自觉负起第一位的责任,促进了武装工作在基层的全面落实。
    结构改革强武装
    汉阴县在加强党管武装工作中,不但体现在制度建设上创新,还体现在加强县乡两级武装部正规化建设上创新。县委多次召开书记办公会和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专武干部的使用和配备有关情况,对全县18个乡镇专武干部逐一进行考核和综合考评,结合考核和考评情况对专武干部进行了全面调整,先后有7名专武干部被推荐到乡镇领导岗位任职。目前全县专武干部的平均年龄31.5岁,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8.5%,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两年来,该县人武部先后有5名干部受到省军区、军分区表彰,有2名干部分别被调到军分区、预备役141师机关,3名干部提拔使用,4名干部因工作出色提前晋升。
    几年来该县累计投入近百万元,用于两级武装部正规化建设。如整修了民兵武器仓库,安装了安全防护措施;改造装修了民兵训练基地,使民兵训练基地服务保障功能更加齐全;完成了县人武部机关营院和办公楼整修改造,装修了机关食堂,改造了生活区域,为干部职工的生活、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目前,全县18个基层武装部已全部达到“六有”、“七有”的正规化建设标准。
    为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需要,汉阴县认真进行了民兵组织结构调整改革试点工作,研究制定了《民兵组织布局结构调整改革试点方案》。加大民兵组织的科技含量,提高部队遂行参战支前、保交护路和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打破地域限制,着眼优化结构、便于指挥、便于机动的要求,重点对专业技术分队进行了重新编组。调整改革后,民兵组织结构基本达到了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结构科学、重点突出的要求。去年3月,兰州军区邹副司令员到该县视察时,对其民兵组织结构调整改革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01年6月,在民兵应急分队军事训练结束时,全县军、警、民进行了阅兵式和军事训练课目汇报表演;同年10月,结合工作和上级要求,又组织了维稳和抗洪抢险救灾室内作业、紧急拉动演练,收到了较好的军事、社会效果。
    为切实做好国防动员准备,提高平战转换能力,研究探索新时期快速动员的新路子,去年9月,汉阴县委、县政府精心组织了市国防动员委员会赋予的县级国防动员机构启动及紧急征召演练任务。通过这次演练,研究探索了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县级国防动员机构实施平战转换的组织程序和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紧急征召的方法和路子,熟悉和掌握了国防动员委员会各机构平战转换的工作程序,锻炼提高了县国防动员委员机构启动和紧急征召的组织指挥能力,在全市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军民共建靓武装
    劳武结合,军民共建。汉阴县委、县政府以组织部队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加快建设“绿色汉阴”为载体,扎扎实实地搞好军地双向办实事、送温暖、解难题、做贡献及爱心献功臣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健全活动机制,积极探索“双拥共建”新路子,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五连冠和国家级“双拥模范县”。
    多年来,汉阴县一直把支持部队建设作为拥军的主题,想方设法为部队解难题、办实事。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明确指出:“无论地方多么困难,也要为驻军排忧解难,当好靠山。”仅近两年,县委、县政府先后为驻军解决好子女入学30余名,安置随军家属8名,协调资金6.4万元,为部队解决生活用水困难、进出道路不便等实际困难。2001年至今,先后拨款近百万元,用于解决驻军干部职工住房、民兵正规化建设、军事训练、购置民兵应急分队装备经费等问题,真正把党管武装落实到行动上,管到具体事情上。
    汉阴县城南的凤凰山是总后某部基地,为了国防安全需要,县委、县政府经多方协调,将世代住在该地的300余户中高山农户整体扶贫般迁到部队防区外的城郊,建起颇具规模的移民新村,并在原来刀耕火种的山地实行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深受驻军官兵的赞扬。
    民拥军,军爱民。该县人武部和驻军视驻地如故乡,视群众如亲人,积极参加当地“三个文明”建设,在维护社会治安、小流域治理、抢险救灾、扶贫帮困和经济建设中大作为。汉阴县在实施一系列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中,驻军部队捐款3500元,义务投劳200多个,出动车辆50余台次,开挖土石方2000立方米。在近几年的自然灾害中,全县蓄水量最大的观音河水库发生重大险情,危及月河川道两县区50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县人武部主动请缨,数次组织民兵应急队员“靠前指挥、靠前抢险”,及时泄洪,帮助当地群众安全撤离,排除了险情,受到了省市县有关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充当生力军,再造秀美山川。在汉阴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县人武部主动向省军区争取到支援地方建设项目,承建龙垭镇石家沟小流域治理工程。至今已累计投劳6.74万个,协调投资80余万元,新修生产道路4公里,建水窖21口、水库1座、拦沙坝3处,植树259.2公顷30.1万株、开挖密植桑带10公顷,坡改梯4.7公顷。去年3月10日,省军区在汉阴召开了全省军地小流域治理陕南片现场观摩会,与会军地领导对汉阴县军民共建锦绣河山和心连心的鱼水深情给予高度好评。
    该县十分注意发挥青年民兵文化程度高、接受新生事物快、突击作用强的优势,发动全县民兵积极投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热潮,在全县建起以民兵为骨干的黄姜、蚕桑、畜牧、大棚蔬菜示范园50余个,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路作用。全县新栽桑31714亩,新种黄姜36236亩,新发展养殖大户1700户,发展无公害蔬菜1万亩,其中桑、姜分别比往年同比增长24%、188%。该县境内很多私营企业,如投资数千万元的环球生化厂、汉源水泥厂等都是复员军人创办的,全县15733名在编民兵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与此同时,该县还组织发动全县广大民兵因地制宜实施长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利水保等工程建设,在秦巴汉水奏响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扶贫创业兴武新乐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