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滨 > 正文内容

    汉滨区新常态引领发展当龙头

    作者:罗峰 时间:2015-02-10 10:02 来源: 字号: 打印

      2月3日,汉滨区总投资15.8亿元的20个重点项目同日开工建设。1月21日,汉滨区举行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招资总额达32.9亿元的12个项目成功签约,一批带动全局、支撑引领、三产融合的项目落户汉滨。这是汉滨区咬定“舞龙头、走前列、引领发展”目标定位,力促新年“开门红”,奋力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盘点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面对经济新常态,汉滨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规划引领、项目牵引、城乡统筹、园区带动、抓点示范、狠抓落实,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阳晨牧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和陕南移民搬迁工作获省政府表彰,陕茶一号、职业农民培育阳晨模式、责任医师团队茨沟模式、安全饮水汉滨模式在全省推广,重大项目建设、工业集中区建设、农业园区建设、城镇化发展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在新常态下实践引领发展新理念

      引领发展是发挥汉滨龙头作用、提高汉滨对全市贡献率的本质要求,也是凝聚全区干部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强劲动力。新的一年,汉滨区将齐声叫响引领发展,高擎引领发展大旗,强化引领发展的责任担当,紧紧抓住支撑引领发展的重点项目、循环工业、三产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关键领域,大胆创新、加快转型、务实工作,在引领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牢牢抓住项目生成、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按照规划项目化、项目工地化、责任到人头和抓具体、具体抓的要求,全力保障闽台产业园、秦巴明珠商贸城、汉江石梯大桥等116个区级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对90个重点前期项目,分类排队,成熟一个开工一个;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实现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1亿元。
      着力提升工业集中区建设,聚力发展循环工业。按照“三区”统筹、产镇一体的思路,加大五里工业集中区建设力度,集中区入园企业达到100户、实现产值1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做强工业集中区五大支柱工业。依托全市粮油、茶叶、畜牧、魔芋、核桃等优势资源,与国内外相关领军企业合作,打响富硒品牌,做强富硒产业。实施大项目支撑、大产业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围绕五大支柱工业,支持一批企业做大做强、打造知名品牌,建设全市循环工业承载区,确保实现工业总产值210亿元、增加值72亿元。
      践行中央“一号文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汉滨区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出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按照“功能提升一批、重点推进一批、加快建设一批”的要求,梯次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争当年新建成省级园区3个、市级园区10个以上。大力培育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社会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下功夫吸引社会资本、返乡能人投资现代农业,扶持推动合作社提质上等,建成家庭农场30个、创建市级以上示范社20家。扶持引导奥信秦东、天瑞塬、汉水韵、瀛天、阳光等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引领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新常态下用新思维推动新发展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下,汉滨区把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保证民生投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不断提升住有所居、业有所就、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难有所济的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是汉滨区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
      在推进城镇建设中改善民生。汉滨区把城镇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最大的民生工程,加快四级城镇体系建设,持续提高城镇化水平,力争跻身省级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区,城镇化率达到52.5%。围绕打造“秦巴明珠”理念主动跟进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把五里建成与高新区和恒口示范区互补相融、产镇一体的重点镇,把瀛湖、流水、双龙建成功能配套、要素齐全的旅游名镇,把大河、茨沟、中原、县河、洪山等区级重点镇建成城乡相间、产居相依、山水相融的区域重点镇。按照美丽乡村建设“三宜五美”的总要求,全面完成市上“十镇百村”创建确定的窑头村、县河村、天柱山村、奠安村4个村的创建任务和1个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以景区周边、公路沿线、汉江两岸、基础好的村为重点,启动50个区级美丽乡村建设,使其成为农村城镇化的重要节点。
      规范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提速度、上水平”的要求,今年移民搬迁力争当年完成搬迁6000户。精准实施移民搬迁“三优先”三年行动计划,充分运用“交钥匙”工程,突出抓好避灾户、危困户、特困户和20个特困村的移民搬迁。完善社区管理服务机制,深入做好移民搬迁产业配套,确保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
      在强化保障和推进生态建设中改善民生。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严格落实精准规划、精准管理、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的治贫方式,强化搬迁扶贫、产业扶贫、行业扶贫、智力扶贫四大扶贫措施,逐村逐户解决突出问题,完成脱贫2.65万人。把“一江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不断完善汉江水质保护机制,夯实44位“河长”责任,实施网格化、常态化监管。建立南水北调水质保护应急机制,确保汉江出境水质保持在二类标准。持续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抓住压煤、抑尘、控车、禁燃等环节,严控大气污染。大力实施城镇周边、江河两岸、重点山体、公路沿线、村庄周围的绿化治理工程,完成退耕还林2万亩、绿化造林8万亩。以清洁工程为抓手,突出集镇周边、新型社区、道路沿线、河沟两岸的环境治理,完善环卫管理、日常运转、监管考核等长效机制,持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在新常态下用法治思维干事创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的作风建设成果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执政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为汉滨区在新常态下谋求新作为增添了新的强大动力。汉滨区对涉及全区长远发展的重要规划、重大项目、大额资金使用、国有资产处置等,严格履行法定程序,确保决策经得起法律、实践和历史检验。进一步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从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城市管理、“两违整治”等重点领域着手,公开执法程序,完善执法流程,规范执法行为,坚决杜绝人情执法、随意执法。进一步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制约,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完善各级干部,特别是村组干部的法制培训,推动各级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增强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意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活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坚持把群众工作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健全宣传教育、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创新群众工作,健全四级群众工作体系,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开展民意调查,深化干部到村服务日、分类联系群众、干部代办等制度,切实方便群众办事。探索建立帮扶机制,定期走访困难群众、弱势群众、留守家庭,及时落实司法援助、救济救助、干部帮扶等政策。夯实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食品安全、防灾减灾、应急处置等工作,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叶苗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